王怀庆、郑俊彦——宁晋历史人物之(十四)

新辉

<p class="ql-block">王怀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怀庆 (1866~1953),字懋宣,南塔庄人。清同治四年(1866),生于父亲王右彤怀柔营都司任所,王右彤为咸丰武举,官怀柔营都司,为官清廉,治家严谨。</p><p class="ql-block"> 王怀庆三四岁时,常大喊“杀人、杀人!”,听到的人无不惊异。幼年,随父亲读书,学习用功,天资聪慧。光绪五年(1879),奉父亲命,携堂弟、妹回宁晋老家。从古北口到宁晋县迢迢千里,山路崎岖,乘着颠颠簸簸的马车,晓行夜宿,很不容易。十三岁的王怀庆,日夜照顾弟、妹,一路上,关怀备至,不厌其烦。十几天的旅途,平安到达。王右彤听说一路情况内心喜悦,说,“这孩子尚未成人,能这样爱护弟、妹,办成事情,将来很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回乡以后,王怀庆和弟、妹在私塾读书。他言谈举止端庄不俗,出入大街小巷,目不邪视,遇见长辈,恭恭敬敬,超出常人。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私塾先生常向人说,“这个学生,威重不凡,将来要成大事。”</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七年(1891),王怀庆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入聂士成部当教官,很受赏识。是年十一月初,热河金丹道首杨悦春、李国珍,召集各地代表举行会议,宣布反抗洋教欺凌人民、残害儿童,发动起义。平泉、建昌、赤峰一带群众纷纷响应,一个月的时间,起义者由数千增加到数万之众。清廷调派直隶、热河、奉天(今辽宁)三省军队,在传教士配合下,镇压起义群众。王怀庆随军征剿起义。几昼夜激战,起义群众被聂军战败,上司催报战况,文书人员未到前线,王怀庆挥笔代写,词语流畅、事实清楚,受到上司赞赏。</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年春,朝鲜为镇压东学党农民起义,请求清廷派兵支援。清廷应邀,六月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两千驻牙山。日军随后由大岛义昌率四千人驻仁川,与驻汉城的八百人呼应。</p><p class="ql-block"> 七月二十九日,日军进犯牙山清军,清军溃退。叶志超谎报战绩,骗得驻平壤清军总指挥。日军又犯平壤,叶志超尽弃粮械军资溃逃。王怀庆转战数千里,夺取连山关、分水岭等险要关隘,屡建战功,被任命为马兰镇左营守备。连年苦战,王怀庆病回芦台驻地疗养。聂士成对王怀庆的病情十分关心,医生开的处方他要亲自审查,所需名贵药材,不惜远方求购。王怀庆感于聂士成知遇之恩,立誓相报。</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六年,爆发义和团反帝斗争。帝国主义想借此扩大对华侵略,纷纷调兵侵犯。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宣布对各国开战。聂士成部守卫天津,对抗八国联军,战斗激烈,炮火弥天。聂士成在南郊八里台指挥中阵亡,王怀庆不畏死亡,收拾聂士成的尸体,突出阵地。他为聂士成拭血净面,整理衣冠,装殓入棺。有人主张将灵柩先送芦台,有人认为应暂寄古北口,众说不一。王怀庆毅然决定护送灵柩回原籍合肥安葬。他将军务交待以后,乘船从天津出发,沿运河南行,船到静海县北独流镇,和聂士成的妻子宋氏携女儿中途相遇。宋氏扶棺,痛哭欲绝。此时,义和团的人马将船包围,王怀庆被俘。义和团勇士将他捆绑起来,押到神坛前,揪着他的头发,钢刀压在脖子上,说,“你定是外国间谍,现在就将你斩首祭坛!”王怀庆神色从容,说,“我护送忠义人的灵柩和妻女,回南方安葬。义和团常以忠义教人,怎么会杀害无辜呢!”经义和团首领盘查,知道了底细,说,“是忠义之人,应该保护。”将王怀庆送回船上,船向沧州驶去。王怀庆将聂士成安葬,报了聂的知遇之恩。受山东巡抚聘任,官至参将、副将。</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世昌任奉天总督,王怀庆任总督府军务处会办、奉天巡防中路统领等职。期间,他创办陆军学校、整饬军队,作了很多军务要事。宣统元年(1909),徐世昌调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王怀庆改任统领淮军后路,驻扎昌图。淮军后路为原张勋的部队,凶猛强悍,桀骜不驯,是有名的“难治之旅”。王怀庆整饬有度,以诚相待,使上下悦服,军纪整肃。</p><p class="ql-block">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京师大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陈夔龙,急奏朝廷,召王怀庆入关,保卫京畿。王怀庆奉调任直隶通永镇总兵,统辖京东陆海诸军。是时,正值秋季军队操练,各路军队云集。军队中的革命革,借此机会酝酿滦州起义。原计划,九月举行作战演习,分东、西两军,东军多汉人,西军多满人。战斗开始,东军先胜,最后胜利归西军。革命军暗中约定,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除,再整军入京,和武汉同时起兵,使其首尾难顾,推倒满清。为引诱反对革命的岳兆麟、王怀庆,愿拥立他们为北军政府大都督职务。</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十二日,岳兆麟到通永镇见王怀庆,说,“滦州兵变,行将独立,如何制止,请速图之。”王怀庆听后,即给袁世凯发电,请求派兵抵御。袁世凯让王怀庆亲赴滦州,相机行事。十三日,王怀庆到滦州,召集军政人员询问情况。滦州官僚绅士们吱吱唔唔都不肯说出实情。王怀庆说“现在南北议和,还没有达成协议,革命成败,也不好确定,我们都是军人,应忠于职守。军人独立,不合法纪。就是这点兵力,怎能与大军战斗!审时度势,实在是不适宜之举。希望诸位慎重抉择,免得后悔。”三营长王金铭肃然起立,朗声说:“满清朝廷误国殃民,罪恶昭著,海内仁人志士,争相反抗。凡是有血气的人,都应当起来反对满清,光大汉民族的声威。王公应统率军卒,革命反满,以民意为重。请不要执意背离民心,自招危险。我们宣言独立,辞大义正,思想一致,万死不辞。”他听了这番话,知道滦州起义军意志坚决,没法挽回,只好随话应答,虚与应酬。十四日七时,王金铭等率军队迎接王怀庆入滦州城,就任北军政府大都督。他看到军队整肃,旗帜林立,气势威严,没法推托,便假装进城,打马前行。张建功领兵护卫,马到城北紫金山地方,王怀庆将马猛然一勒,向西疾驶,转眼间烟尘腾起,消逝在远方,王金铭见王怀庆逃跑,急命黄云水开枪射击,为时晚矣。</p><p class="ql-block"> 王怀庆回到开平,将所辖淮军马队两个营,布置在铁路两侧,以为防御。滦州城内,张建功倒向王怀庆,将城门紧闭,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一经查获,立即杀害。袁世凯电令北洋陆军第三镇,派兵一协,开往开平,由王怀庆指挥镇压滦州新军。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直隶总督陈夔龙,致电内阁军谘府陆军部,“顷接王镇电,该镇所部淮军及初到之陆军,于夜半三钟在滦西与叛兵接仗,大获胜捷,怀庆现在雷庄督战。”王金铭、施从云被王军围困,王怀庆命令立即枪杀。十二月二十日,内阁给宣统的奏章说,“··· ···午十二钟又接曹锟、王怀庆电称,本日黎明已将乱首施、王两管带及余党七人在阵击毙,并毙乱兵百余人。余已溃散,滦城、滦站平靖,京奉全路安谧,照常通车。”滦州革命被镇压。</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成立,王怀庆先后任蓟榆、多伦、冀南等地镇守使,兼帮办直隶军务,一时得“屠夫”称号。民国5年(1916)袁世凯死亡,王怀庆一度闲居。民国七年,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大总统,任王怀庆为总统府高等顾问。民国八年五月,他任步军统领。“五四”运动中,指挥军警镇压学生,逮捕三十余人。</p><p class="ql-block"> 北京正阳门,八国联军入京,长期被美军占据,只在国庆检阅时让给一天使用。王怀庆说,“正阳楼任外国人占据,失国体甚大,必须收回,方显国威。”派人进行了几次交涉,十一月一日美军退出,步军统领衙门游缉队进驻。</p><p class="ql-block"> 民国9年,直皖战争,直系获胜。王怀庆兼署京畿卫戍司令、第十三师师长。民国11年,王怀庆追随吴佩孚,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任热察绥特别区巡阅使,兼热河都统、京畿卫戍司令,坐镇京师,遥领边务。当时,金融动荡,污吏、奸商从中作崇引起挤兑铜元票的风潮。王怀庆十分气愤,说,“铜元票之害,遍及小贩、劳工、乞丐,吮吸多数百姓之膏血,以饱少数污吏之贪囊,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主张查究铜元票舞弊的案犯,使风潮平息。</p><p class="ql-block"> 民国13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王怀庆任讨奉军第二路总司令。直系被奉军和冯玉祥等部国民军战败,吴佩孚逃往湖北,王怀庆辞职。民国15年1月,吴佩孚和张作霖狼狈勾结,进攻冯玉祥。冯战败,宣告下野,赴苏联考察,冯部退驻西北。5月6日,王怀庆再次出任京畿卫戍司令。时隔不久,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战败,率残部逃往四川,依附地方军阀杨森。王怀庆再次辞职,此后不复出。</p><p class="ql-block"> 王怀庆对待乡亲十分恭谨,每次回故里探望,不带随从,独自骑驴进村。宁晋县遇有灾荒、困难,他都出粮、出钱、解救危难。民国十八年编修《宁晋县志》,王怀庆捐款四百银元,才得以印发。全国解放以后,他闲居天津,1953年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俊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俊彦,字杰卿,城内西街(解放村)人。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历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淮扬护军使联军第二军军长,江西总司令联军副司令,兼联军前敌总司令,晋授陆军上将,称彦威将军。</p><p class="ql-block"> 初任陆军小教习,后任曹锟第三镇十二标三营督队官。后入皖系督军卢永祥部下,在中央陆军第十师,历任连、营、团、旅长、师参谋长。民国15年夏,江浙战争,卢永祥下野,由孙传芳收编,郑俊彦升任浙江陆军第十师师长。民国16年10月,随孙传芳反奉,与白宝山、陈调元共同通电讨伐奉军。民国17年10月,北伐军进攻江西,郑俊彦任孙传芳五省联军第二方面军司令,指挥李彦青、彭德铨、王良田、杨赓和四个军,自南寻线向湘赣边境进击。孙传芳江西战争失败后,整编全军。郑俊彦任淮安镇守使,兼第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民国18年,转移沪宁线,为孙传芳军预备队。后退往江北,任张作霖安国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8月27日,郑俊彦与李宝章督率第一路军渡过长江,进攻南京,并派兵至当涂地区,不久,失败北退。民国19年2月6日,任第一方面军团副军团长,兼第十师师长。2月16日,改任第一方面军团前敌总指挥,辖四个军,兼第二军军长,退往黄河以北。6月11日,郑俊彦、李宝章被闫锡山收编。16日,改编为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郑俊彦任总指挥,李宝章、马宝珩任副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民国19年,郑俊彦改投蒋介石,编遣会议,将其部缩编为三旅制的第四十七师,郑俊彦任师长,王金钰任副师长。不久,郑俊彦去职。生卒年不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