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促教 “数”说精彩——城关三小五、六年级数学组听评课纪实

遥远

<p class="ql-block">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丰富而美丽。它兼具诗歌与散文的内在气质,严谨而又充满想象的张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城关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本学期开展了“人人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为我们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  黄晓红老师带来的是《方程的意义》一课。在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对天平的了解,以及如何通过天平测量一杯水的重量,巧妙地引入了等式的概念。这样的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新知探究环节老师利用天平教具,通过演示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式子,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通过两次分类,学生逐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特征。</p><p class="ql-block"> 在认识了方程后,老师及时进行了判断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这样的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执教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还注重将方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吴海霞老师带来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了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自己画一画,摆一摆,自己观察,解决问题,然后同学之间再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进一步了解了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并能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稍复杂的含有相同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p> <p class="ql-block">  周益彩老师执教的是《方程的意义》一课,教师根据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具体问题情境和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逐步建立起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方程的本质属性。教学既突出了学生对方程的意义主动探索与建构的过程,又体现了教师对方程的意义理解强有力的指导。学生对方程的意义获得了一定的理解,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王成老师带来的是《圆的认识》一课,王老师以在投篮比赛本中怎样站位这一情景导入新课,这个情景中,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悟了圆心、半径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  詹超老师执教的是《圆的认识》一课。本节课聚焦圆的本质特征,设计了有层次的数学活动。利用从学过的平面图形中进行分类,从表象上唤醒学生对圆外在属性的认识。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找一找……”等活动探寻圆。以圆心为固定点,理解为什么要用圆规画圆,探究在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用理性思维加深对一中同长的理解,让概念内在认识进一步深刻。有效的做到了几点:圆源于生活,动态感悟了圆形成的过程点;聚焦了圆的本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点;合理的进行推理,整体建构了圆的模型点;走进生活,感知和体会到了圆的应用点。</p> <p class="ql-block">  刘晓燕老师执教的是《圆环的面积》一课,老师利用生动的圆环图片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推导圆环面积公式时,引导学生思考外圆面积与内圆面积之差,逐步推导出公式,使学生理解了公式的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候延鹏老师带来的是《圆的周长》一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产生独立思考的可能。”好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学生借助直观感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关后,候老师利用‘‘割圆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到4倍之间,后面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具体倍数时,老师又巧妙的运用了数学画板中的资源做了更加科学严谨的实验,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紧接着候老师又介绍了圆周率在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纵观整节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邹武军老师带来的是《圆的周长应用》一课,主要是对一些重点题型进行训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训练的,整节课训练的内容比较多,在讲授不同题型时邹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学生接受比较快,效果比较好。这节课真正做到了少讲多学精讲多练的目的,整节课都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效率也很好,如果每节课都能这样,学生的成绩会很快提高的,本节课学生是热爱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学生本身入手,特别是学困生,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爱学习了,学习有动力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校教科研工作,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积极参与,精心备课,亮点纷呈。老师们在本次讲课活动中讲得都很成功,这都是与课前精心备课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使教学直观,使训练到位。严密考虑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p><p class="ql-block">  二、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大部分老师教学方法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有的老师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有的老师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三、小组合作式的学习逐步成熟。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运“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p><p class="ql-block"> 总之,此次听评课使我们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从与其他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