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能够让人亲眼看到的历史是什么?我想就是“建筑物”本身吧。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只是一瞬间,而留下的建筑物是永恒的。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不知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心向往之。皖南的古民居、古村落、老街、牌坊特色鲜明,数量众多,在全国首屈一指,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驻足。我也裹挟在这股大潮中,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民居、古村落在皖南地区星罗棋布,散布在广袤的田野大地。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祥尽目睹其风采,事先周密地做了安排,选择了住在紧临宏村、徽州古城、屯溪老街的三处酒店,辐射周边景点,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10月21日一早,乘坐高铁列车,由北京南站出发,6个多小时后,到达本次行程第一站,安徽黟县东站,从这里乘公交车前往宏村,皖南行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 21日下午,入住酒店,放下行装,休息片刻,便来到了宏村景区。</p><p class="ql-block"> 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村口,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徽派建筑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宏村,便是南湖。湖对岸映入眼帘的即是古老民居、祠堂等。</p> <p class="ql-block"> 南湖岸边坐满了写生画画的学生,为画中村增光添彩。这已成为宏村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座落在南湖北岸,占地6000余平方米,分别由六个楼、堂、阁、园组成,是宏村内体量最大的院落,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书院中的一处木雕窗棂与彩绘天花,做工精美。而这样的精美,在这里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祗园是内苑,供学子们闲时休息活动场地。</p> <p class="ql-block"> 祗园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当代学生写生绘画作品。给古老的书院增添了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 宏村月沼湖边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22日早晨,继续在宏村游览拍照。</p><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座落在月沼湖畔,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整个建筑规模宏大,面阔24.4米,进深32.7米,脊高10.2米,正厅七间,中有天井,斗拱、梁架、梭柱等,雕刻精细。</p> <p class="ql-block"> 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占地2100平米,由厅堂、书房、经堂、池塘、花园、厨房、水井组成。整栋建筑精雕细琢,朱柱金梁,金碧辉煌,有“民间故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 宏村夜景。</p> <p class="ql-block"> 来到皖南,映入眼帘的建筑处处是粉墙黛瓦马头墙。新建筑很好地溶入了传统徽派风格,整个地区展现出一派和谐安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酒店紧临宏村,今年新落成,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与周围建筑浑然一体,让游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22上午乘车前往西递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素有“明清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美誉。西递古村落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全村有14—19世纪祠堂三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古民居224幢(124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中,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如网密布,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镜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刺史牌楼:西递村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为表彰牌坊主人胡文光为官二十三年的政绩,恩赐其在自己的家乡竖建功德牌坊,光宗耀祖。牌楼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五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筑牌坊之魂宝。</p> <p class="ql-block"> 牌楼的后面,一片稻田长势喜人,即将迎来收获季节。</p> <p class="ql-block"> 迪吉堂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连宅第为三进、四楼五间建筑,是西递富商胡贯三故居,胡氏家族曾有人在朝廷中官至大夫。康熙五十三年,胡贯三在此接见过三朝元老、宰相亲家曹振庸。</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是胡氏家族祭拜先人的祠堂,我们去时正赶上殿堂修缮,不能正式参观,只能走进去匆匆忙忙拍了内部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祠堂内堆积着施工材料,影响了观感。</p>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内的学生们写生绘画。</p> <p class="ql-block"> 桃李园是西递徽商胡元熙旧宅,也是西递唯一的住宅和书馆相配建筑。曾作为旧时私塾,意在桃李满天下。建于咸丰四年(1854年)。</p><p class="ql-block"> 桃李园前厅条案东侧摆放花瓶,西侧摆放平镜,东瓶西镜,寓意男主人在外平平安安,女主人在家心如平静。中间摆放自鸣钟,寓意终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桃李园后厅两侧板壁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出自康熙年间黟县书法家黄元治之手。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 西园建于道光四年,为四品官胡文照故居。庭院是典型的园林式建筑风格,在西递村实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东园建于清雍正年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亲所建,现在后人在厅内经营古玩家具、石刻匾额等。</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胡氏宗祠),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取名“敬爱堂”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之间互敬互爱。</p><p class="ql-block"> 原为胡氏住宅,后扩建为祠堂。</p> <p class="ql-block"> 23日上午,来到距离宏村2公里的卢村。卢村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一条由北向南的小河流过卢村,河两岸的老屋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用来形容卢村的古朴幽静很是贴切。</p> <p class="ql-block"> 卢村木雕楼规模大,雕刻精美,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建造于清道光年间。是徽商卢光燮(也称卢百万)斥巨资,历时20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木雕楼主人请了徽州最好的艺术家,把自己对文化和艺术的高雅追求,刻进了木雕之中。夸张的人物、动物造型栩栩如生,折射出古代艺人娴熟的技巧及超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木雕楼起名“志诚堂”</p> <p class="ql-block"> 在木雕楼院门前拍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卢村没多远,便来到了塔川。</p><p class="ql-block"> 塔川是一个隐藏在黄山南麓的古村落,以其秋季的绚丽多彩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四大秋景观赏地”之一,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北京香山齐名。</p> <p class="ql-block"> 23日下午,乘车去南屏村。</p><p class="ql-block"> 南屏村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因背倚南屏山而得名。村子以幽深曲折的街巷,庞大精美的祠堂群和古民居群而闻名,为皖南古村落景观的典型代表。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8个大小祠堂,数量冠绝安徽省,有着“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来时,部分祠堂正在修缮大门,只能从内部拍摄。祠堂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p> <p class="ql-block"> 叶氏支祠又称“奎光堂”,已有490年历史,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家族祭祀其四世祖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等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在此选景。</p> <p class="ql-block"> 叶氏宗祠又称叙秩堂,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30多年历史。是叶氏家庭举行庆典活动,祭祀祖先,执行家法的场所。建筑飞檐翘角,雄壮美观,门口一对象征宗族势力的巨大石鼓为黟县青大理石雕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在仍保持着当年拍摄时的原貌。</p><p class="ql-block"> 因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这里也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小橫店。</p> <p class="ql-block"> 冰凌阁始建于清朝中期,由正厅、偏厅、回廊三部分组成,回廊与正厅相对,曲径通幽,房屋整体布局与北方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祠堂间的高墙深巷。</p> <p class="ql-block"> 24日上午,离开宏村,乘车前往歙县徽州古城,开始了皖南行的第二站行程。</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宋至明清,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四个门,这里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的南谯楼,始建于隋末,过街楼形式,为州、路、府衙署正门,兼做报时建筑。门洞内两侧各立了13根木柱,支撑横梁,以承楼载。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木构为清式。</p> <p class="ql-block"> 阳和门又称东谯楼,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阳和门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风水意义,它被认为是一座风水楼,旨在压住火患。因古代徽州地区民居多为木结构,火灾频发。</p><p class="ql-block"> 阳和门现已成为古城观景绝佳之地,站在城楼上俯瞰全城,可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大堂,用于宣读诏书,接见官吏、公开审理重大案件、举行宴饮、祈雨、做法事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时,正在上演一出审理民间案件的活报剧。知府老爷在堂上审问原、被告。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古代审案判案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的后花园。从这里可以登上徽州城墙。</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石坊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1584年)。是大学士许国衣锦还乡时,经皇帝恩准,在家乡立此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被誉为“东方的凱旋门”。</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偶遇远道而来古城的骑行旅友,在八角牌楼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穿过许国石坊,就是繁华的商业街。石板铺路,商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徽州下榻酒店旁边的长庆寺塔。</p><p class="ql-block"> 位于练江南岸,始建于宋重合二年(1119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4日下午,乘公交车前往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进入景区,三座大型祠堂吸引了我们目光,一定要走进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清懿堂,俗称女祠。坐南朝北,造型流畅,内秀而外朴。厅外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剔透,华彩纷呈,被誉为徽州砖雕之最。</p> <p class="ql-block"> 敦本堂,俗称男祠。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镌刻典雅,处处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是全国最大的牌坊群落。由七座紧紧相连的石坊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每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这些牌坊,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p> <p class="ql-block"> 鲍灿孝子坊。(第一个牌坊)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鲍灿为母口吮脓疽,为时文人竟相歌颂,奏请于朝,立坊旌表。</p> <p class="ql-block"> 鲍象贤尚书坊。(第七个牌坊)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誉为嘉靖朝“中兴辅佐”。卒封赠工部尚书,享葬祭。</p> <p class="ql-block"> 25日上午,乘车前往呈坎景区。</p><p class="ql-block"> 呈坎古村落,建于三国时期,拥有1800多年历史。古村依山傍水,有三街九十九巷,八卦八门八卦村之称。完整保存着宋、元、明、清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有着千百年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文化。在诸多人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p> <p class="ql-block"> 呈坎村的八卦八门。</p> <p class="ql-block"> 呈坎村晒秋广场,是这里的特有景观。我们到来时,正是深秋季节,丰收果实晒满广场,五颜六色,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罗东舒祠,明代中后期建成,砖木结构,面积达3300平方米。祠堂规模宏大,四进院落,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为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罗东舒祠第四进院落大堂,被称为“民间太和殿”,祠堂内四根金絲楠木立柱,柱高13.6米,二人合抱。价值数亿元。</p> <p class="ql-block"> 祠堂的雕梁画栋展现了建筑物的古朴美丽。</p> <p class="ql-block"> 长春大社始建于宋代,今主体建筑为明代建造。规模宏大,形制规范,建筑工艺考究,庄严肃穆,表述了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和景仰。</p> <p class="ql-block"> 25日下午,步行来到渔梁古镇、渔梁坝。这里离徽州古城很近,从酒店出来,穿过古老的太平桥,沿练江向东前行,一会儿便走到了景区。</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唐朝诗人高适的诗句:“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生动描绘了夕阳的余辉与积水相连,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而秋天的色彩则充满了整个天空,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江边的太白亭,三根立柱支撑起三角形的亭台,伸入江水之上。据说当年李白曾在此亭饮酒吟诗。</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坝下游的石滩上,沐浴夕阳的余辉,感受“夕阳连积水,边色秋满空”诗句的意境。仿佛古人并没有走远,而是与今人共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 渔梁古镇老街,地上铺的鹅卵石,形状似鱼鳞,故也称魚鳞街。</p>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离开徽州古城,乘车来到屯溪老街,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三站。</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北倚黄山,南临新安江,山青水秀,历史悠久。错落有致的长街小巷,让人流连忘返;水墨韵味的粉墙黛瓦让人心旷神怡;百年老店匾额招牌,吸引着游客争先涌入。</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店铺,大多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家俱,地方特产,餐饮美食等。</p><p class="ql-block"> 三百砚斋是一家经营歙砚的老店,店内砚台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简直就是一个歙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历届国家领导人都曾光临此店,他们的照片悬挂在店内显著位置。此外各界名流、文人墨客,也都多次光顾本店,交流购物,店主同样把他们的照片挂在店内墙上。</p> <p class="ql-block"> 万粹楼,现为一家私人收藏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百年老店老徽馆。在这里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臭鳜鱼、毛豆腐。</p> <p class="ql-block"> 黎阳老街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镇海桥将它们连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明清个屯溪,唐宋个黎阳。这是老屯溪人代代相传的俗语,它隐隐地告诉我们,黎阳的历史更久远。</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镇海桥上,可看到三江汇合新安江,江水滾滚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 古为今用,黎阳老街的老戏台今天也上演着房交会、音乐会。古建筑也与时俱进了。</p> <p class="ql-block"> 黎阳老街石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现为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屋内参观游览,体味古人的生活起居。</p> <p class="ql-block"> 黎阳老街是本次出游第三站的最后一景。在老街坐下来喝杯茶,梳理一下这几天的行程足迹,印象颇深。</p><p class="ql-block"> 一周的皖南行,静静地欣赏了那些历尽苍桑的老屋、祠堂、雕楼、牌坊、水坝、桥梁。细细品味这些不可移动的人间瑰宝,深感这方水土养育的中华儿女,为世界奉献了流传千古的东方文明。数不清的能工巧匠,为皖南大地留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书写了人类看得见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下午,结束了七天的皖南行,在黄山站乘火车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