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 贻德留香

老叟姓徐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1月6日,我和内人安排了一次自由行 —— 游览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的【南浔古镇】。</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沪苏湖高铁线”现在还没有建成通车,所以眼下还只能乘坐城际长途汽车,不是太方便。事先通过“苏汽出行”公众号在网上预订了去往【南浔古镇】的汽车票,但它并不具备预订返程票的功能。上了年纪,担心无法当天返回的不便,硬着头皮在“携程旅行.App”上尝试预订返程车票,终于搞定。</b></p> <b>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 按资产规模形成了 “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的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也在这里得到了巨大资助,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br>  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四人,个人资产在1000万两白银以上,称为“四象”;<br>  邢庚星、周昌大、邱仙槎、陈煦元、金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森八人,个人资产在500万两白银以上,称为“八牛”;<br>  而南浔的 “七十二金狗”, 个人资产在100万两白银以上500万两白银以下,其分布包括南浔的四乡。<br>  在镇上的有:邱茂泰、邱盖茂、邱义昌、邱德升、沈涂记、沈永昌、沈永丰、沈天长、李恒德、李万顺、李德茂、吴晋昌、吴其昌、吴永记、朱宠茂、朱广隆、庄恒庆、邢丰记、卜同昌、韩怡昌、桂致和、潘泳记、潘大顺、江和丰、张丰泰、张恒丰、徐世兴、徐惠和、许仁昌、谢森元、刘通德、庞同顺、丁昌记等;<br>  在四乡的有:北小圩张家、桥下张家、吴楼张家、斜桥(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温家、子嘶湾陈家、藏谷桥王家等。</b><br> <b>因此,【南浔古镇】的标志性雕塑,就是“象”和“牛”。当我们走进【南浔古镇】南门之前,就可以看到镶嵌四个象头的照壁。</b> <b>游览前,我们特意到“游客中心”咨询了一下,对老年人是否有什么优惠? 答复是60-70岁老人半价;70岁以上老人免费参观游览。这个政策与苏州当地的一样。</b> <b>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靠近南门的【张石铭旧宅】。</b> <b>张石铭是 南浔 “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 江南 第一宅”,五落四进,有各式楼房244间;中西合璧,封火山墙、青石板路,典型 江南 古建筑,西洋舞厅、铁花扶栏,又是十八世纪 西欧巴洛克风格。<br>  正厅悬有张謇所书“懿德堂”匾,“懿”是对女性的尊称,张石铭幼年丧父,为表对母亲的尊敬和孝心,故取此名。大厅砖雕门楼刻有“世德作求”,以德为求,是张氏家族的家训。女厅,集石雕、砖雕、木雕、玻璃雕于一体,堪称“四绝”。 第三进楼上镶有从 法国 进口的蓝金刻花玻璃。八角厅是张家用餐的地方,据说蕉叶上的露珠原是用宝石镶嵌而成。园内还有南浔三大奇石之一——“鹰石”。西洋楼前两棵高大的广玉兰,植于建房之时,繁枝蔽日。</b><br> <p class="ql-block"><b>张石铭旧宅环视。</b></p> <b>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小莲庄】</b> <b>  小莲庄是南浔古镇的一处著名景点,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是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所在。 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时40余年,于1924年全面建成。小莲庄占地17399平方米,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分为内园和外园,内园以山为主体,外园以水为主,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br>  小莲庄的园林设计精巧,以荷花池为中心,内外园以池水贯连,以粉墙相隔,漏窗相通,颇具匠心。内园以山为主体,宛如一个大盆景;外园则以水为主,荷花池约占10亩,园中植有荷花,景色宜人。主要建筑包括荷池南岸的主体建筑“退修小榭”,以及刘氏家庙、刘氏义庄等。<br>  小莲庄不仅以其精美的园林设计著称,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园内有碑刻长廊,嵌有《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馆藏真》等书法刻石,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此外,小莲庄还展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如 “东升阁” 等建筑,体现了晚清时期西风东渐的影响。</b><br> <p class="ql-block"><b>小莲庄环视。</b></p> <b>我们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嘉业藏书楼】。</b> <b>  从【小莲庄】出来,根据“嘉业藏书楼”的指示牌,在绿树和假山环拥的荷花池对面,我们看到了【嘉业藏书楼】的身影。这里的环境真的不错,开放式的园林里有块三米多高的“啸石”,为 南浔 三奇石之一,对石上一小口吹之,呜声如啸,恍若空谷回响。不过,我登上台阶试着吹了一下(并不禁止游客如此),哪有什么声响。(要么我的肺气不足吧)。<br>  【嘉业堂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建成的,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是中国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与小莲庄隔溪相望,有小桥通连,环境相当好。</b><div><b> 正门建筑是典型的“西外中内”,朝外的一面是欧式风格,朝内的一面却是中式风格。一进东西两侧都是藏书,这里是一座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藏书约11万册。 二进正厅里,悬有宣统帝御赐的“钦若嘉业” 九龙 牌匾。</b><br></div> <b>整楼环视。</b> <b>正厅环视。</b> <b>离开【嘉业藏书楼】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它的另一个出入口。</b> <b>我们游览的第四个景点是【文园】。</b> <b>  南浔【文园】是位于南浔风景名胜区的现代园林,占地近60亩,其中湖面20亩。园内布局包括“三馆一廊”,即”红军长征纪念馆“、”吴寿谷艺术馆“、”徐迟纪念馆” 和 ”南浔名人长廊”。此外,园中还设有农家乐园、儿童乐园、大型树桩盆景园等设施。<br>  2001年后,南浔文园先后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授予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并多次荣获省级先进基地称号。<br>  我们仅参观了“徐迟纪念馆”。</b><br> <b>【文园】环视。</b> <b>我们游览的第五个景点是【贻德广场】。</b> <p class="ql-block"><b>  广场上有两座铜牛和一个舞台。秋游的学生正在这里集结,人声嘈杂,一看而过,没有久留。网上可以搜索到借此处舞台举办婚礼仪式的照片和视频。</b></p> <b>我们游览的第六个景点是【刘氏梯号】。</b> <b>  刘墉三子刘梯青的居所,因有两幢皆用红砖砌筑的西式楼房,被当地人俗称为“红房子”。由三部分组成,中部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南、北部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后园还有网球场、钟楼,洋楼下沉埋着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书房 “清醒书屋” 的匾额,可见主人的追求。</b> <b>我们走过的第七个景点是【广惠宫】。</b> <b>  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5—1068年)的广惠宫,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没有烧香朝拜的准备,没有进去。</b> <b>我们游览的第七个景点是【丝业会馆】。</b> <b>已经商业化了,经营丝绸商品。走马观花遛了一圈。</b> <b>我们游览的第八个景点是【百间楼民居群】。</b> <b>百间楼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 这里青瓦白墙,依河立楼,柳树成荫,没有千篇一律的商店门面,还是原色原味的住所。百间楼街房舍连排,侧墙相接,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b><div><b> 现在百间楼还居住着南浔当地的居民,房屋虽然破旧,但依旧很有特色。 这里是南浔必逛的景点,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b></div> <b>我们游览的第九个景点是【张静江故居】。</b> <b>张静江故居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而建,为典型的江南豪宅风格。 故居是三进五间式建筑,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 </b><div><b> 张静江故居内的二厅、三厅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珍贵的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张静江曾为辛亥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并题“丹心侠骨”相赠,且有 ”天下为公“ 的题书。</b></div> <b>我们游览的第十个景点是【宜园】。</b> <b>宜园,是南浔富豪庞云繒的儿子庞莱臣于民国7年(1918)建成的,总面积近20亩。此园坐北朝南,前临南浔古镇东大街。宜园建成后,应园主邀请或慕名而来的名人雅士众多,口口相传,名噪一时,为南浔五园之首。</b><div><b> 如此美景,可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战火焚毁。南浔区政府于2016年起启动宜园复建工程,占地面积为24038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1亿元。修复整整花了3年时间。</b></div> <b>宜园环视。</b> <b>结束游览后,我们根据“携程旅行.App”的提示,去往返程旅游大巴停靠的地方 —— 南浔古镇东门(铁牛铜象旁)候车。在百度导航的指引下,走过“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b> <b>来到离东门牌坊不远处的“铁牛铜象”大型照壁处。浙江人的手笔很大,整个照壁设计造型气势恢宏,把南浔古镇的精华浓缩在此,让人过目不忘。铁牛铜象其实都是用黄铜材质制作,象、牛大小均按实际比例,被人触摸的牛尾巴已经铮亮。</b> <p class="ql-block"><b>  我们记住了印象深刻的广告语:“东寻西寻,不如南浔”、“水晶晶南浔在此等你!”。</b></p><p class="ql-block"><b> 真是难忘的即兴旅游,难忘的南浔古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