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和美课堂,感受名师魅力

武宁六小数学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蓄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开始。11月2日—3日,武宁县第六小学派出13位数学老师奔赴南昌,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两天的学习,满满当当,名师们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处,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每堂课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游戏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陶醉其中。此次能亲临现场近距离观摩当下新理念映射下的数学课堂,感受了师与师之间互动研讨中营造的平等、真诚、和谐的对话氛围,让老师们又一次领略了数学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主持人洋洋悦耳的声音,和美课堂在热烈的掌声和老师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课堂《认识周长》,风趣幽默,与孩子们有着高度的互动性。他善于运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正反方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罗老师构建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深化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罗老师的巧妙设计问题促进了学科核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p>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表示要坚决废除“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旧思想教学模式,倡导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把好奇的权利和分享的权利还给学生,老师少教一点,把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再多一点。在分享演唱会的故事中,让大家颇有感想!</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通过阅读的形式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储老师通过分享苏步青的《神奇的符号》一书里的有趣故事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贯通,实现了学科本质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储老师提倡新教材新课标下,老师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更加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到前面来!</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的《分数与除法》一课,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利</span>用《史记》中“陈平分肉”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引出平均分配的概念,这种巧妙的开场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其感受到了古代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中,贲老师没有采用常规的分数定义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计算中自主思考分数的起源,这种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最后给学生渗透的公平与不公平的思政教育体现了丰富的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表明教师要有“重感悟,缓说破”的教学思考,小问题常思考,老问题新思考。教师需围绕三个核心点展开教学:首先是明确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其次是挑选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最后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深入思考。他指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带来的一年级《10的再认识》一课,犹如一族激浪,持久澎湃着我们,她亲和的语言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她按照低年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构建了课堂情境,由"10为什么是两位数?不能是一位数?"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深入探究,经历数小棒、拔珠子过程,通过"新约定""升一级"让学生感悟十进制、位值制。诠释了美好的数学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吴老师就单元整体结构而言,提出了箴言--依瓜寻藤,聚焦主题;顺藤摸瓜,建立结构。深入浅出的诠释了新课标大背景下单元整体结构的实施方法。她形象地把一个个知识点比喻成瓜,核心要素(也被称为大观念或大概念)和核心素养就是要贯穿整体的藤。在"藤"这条线的引领下,呈现出一个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并非零散的,而是螺旋交织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苏明强老师带来《平移》一课,课堂上风趣幽默,气氛和谐。课前,苏老师提出的“会看、会想、会说”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整节课,学生经历“点、线、面”的平移过程,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平移的要素,掌握平移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体现变中不变思想,对应思想,积累观察、思考、表达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苏明强老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讲座中提倡要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三大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写和表达的规范性。以充满童趣的儿歌《青蛙歌》导入,引出问题“如何用一句话说完这首儿歌?通过师生辨析探讨用字母表示数的两种含义,让学生在反复说与读中去理解并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四个步骤。</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强调应多注重学生的"写"和"说",并详细介绍了在新课标新理念下为什么要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并通过练习进行分析讲解,让老师们深刻的感受到高阶思维的重要性,应该以生为本,关注真实情景发展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用小数是小数由表入里的思路贯穿整个课堂,俞老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了新课标下课堂的"松弛感"。他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0.5元找出小数的组成部分,读写法以及大小的比较。再通过动画故事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从问题中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加深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整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畅享所感所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所需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站在哲学高度、育人的视觉阐明,教师对课堂教与学要合理把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知识后,感受到“由表入里、由部分到整体、由所长到所短、由静入动”的哲学认知,进而悟出认识事物要“深刻、完整、全面,多元等不同视觉切入培养学生的理性、周全、包容、理解等思维与品质。着手于知识,着眼于素养。</p> <p class="ql-block">  顾亚龙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是以“结构化教学”的新理念为核心,帮助老师们理清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学策略。开头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是数出来的”导入新课,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师生活动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学生多层次、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使学生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使数学知识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两天的“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的和美课堂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思绪中悄然落幕…</p> <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这次南昌之行让教师们不仅能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还能激发出更多的教学灵感和热情,把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