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11月7、8日上午,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涞水第二小学、石亭学区、娄村学区开展研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课由石亭学区李傲雪老师、宋一寒老师和娄村学区王志芳老师、李硕老师主讲,课题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在老师们的耐心钻研,反复打磨之下,老师与同学们共同体验了引人入胜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态自然,有亲和力。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习惯的养成,并做到了及时表扬,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教学生字时,运用了象形字图片展示,更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记忆文字,在教学“牙”这个生字中,用大象牙和“牙”这个字作比较,提示学生书写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将生字教学落到了实处。这堂课设计新颖,黑板上贴“小狗”“枫叶”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上黑板指画等环节,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激发了学生主观探索课文的欲望,拉近了本文与学生的距离。最后以儿歌结尾,有趣的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和老师都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落花生》这堂课在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发现作者用对话来写人写事,体会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含着深情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任务驱动,层层推进课堂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推进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设置三个任务,从读懂文章到读懂写法,再到实践写法,层层递进,完成学习目标。深读课文,领悟做人真谛。本节课宋老师没有止步于文本表面解读,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花生的可贵品质以及当代社会中应有的做人态度,通过教学任务三中的思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逐渐明白默默奉献谦虚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在教学中,李硕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这个支点层层深入,带领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人物内心,从而体会到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组内讨论,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给学生创建情景,感受周总理的爱国之情怀。</p> <p class="ql-block">《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经典之作,文章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榕树的茂盛和鸟儿的欢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文本的特点,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学方法上,王老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想象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朗读环节,老师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章的情感。这种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真正做到了与文本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