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街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由联发街、海城街、西大直街、北京街、花园街、红军街、木介街、公司街围合而成,占地面积32.8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8.5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28公顷。街区规划定位为契合哈尔滨城市更新,重塑城市文化名片,注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相互融合的高端商业与科教文创和谐共建园区,使之成为哈尔滨市文化科教旅游窗口之一。街区保护控制要求分为四方面,分别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各类建筑和环境要素保护。<br>核心保护范围为木介街、北京街、规划路、海关街围合区域,占地面积为8.56公顷。<br>街区建设控制地带由联发街、海城街、西大直街、北京街、花园街、红军街、木介街、公司街围合而成,除去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用地为建设控制地带,占地面积为24.28公顷。在此范围内,拆除破旧建筑,补植绿化、整理环境、维修近代建筑,但不得改变其外观面貌。建筑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应当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风貌相适应。<br>街区各类建筑分为保护、修缮、改善、整治改造。<br>此外,环境要素保护由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特色风貌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格局,维持其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保护各类绿地,维持空间格局特征与公共空间的层次关系。保护历史形成的各类绿化环境,重点保护区内挂牌古树名木及树径50厘米以上的树木,不应砍伐迁移。若确需迁移,必须征求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意见,由其负责审批。 202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哈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负责实施的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D区(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区)保护与更新项目完成工程建设,以全新面貌亮相迎接市民和游客。笔者看到介绍,于11月7日下午来此地拍照。 蓝天白云下,百年老榆树郁郁苍苍,被400米长绿色木栅栏围绕的18栋“黄房子”,静静地坐落在一片充满俄罗斯风情的院落里。这里,俄式建筑和古老的榆树星罗棋布,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这个项目位于海关街、花园街、交通街和木介街的交汇处,总共有18栋历史文化建筑,其中包括3栋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和15栋历史建筑。项目规划为俄罗斯风情小院,把各种俄式元素融入到每栋历史建筑中,从商业、餐饮、旅游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哈尔滨的百年俄式风情。国庆节期间和节后,正式开放,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的老哈尔滨人,拍照、做抖音、拉琴唱歌,画画等等.................... 1898年开工的中东铁路,使哈尔滨迎来发展机遇。俄国人在筑路同时,开始了最初的城市规划。1899年春天,中东铁路工程局对新市街(今南岗)进行规划,并报彼得堡中东铁路公司批准①。首任城市建设工程师列夫捷耶夫怀着浓郁的思乡之情,参照莫斯科城模式,巧妙地运用了哈尔滨地理环境,规划这座新兴的城市。年末,新市街开始建设。<br><br><br> 建设中的新市街(现南岗)为行政办公区域,它位居全城最高处,绿树成荫、风光秀丽。以圣尼古拉大教堂(喇嘛台)为中心,以大直街为中轴线,左右放射性形成数条街道,形成若干个街区。1900年,街区陆续建成,俄罗斯式砖木混合结构平房建筑,户型有独立式、组合式的和别墅式(官邸)的,虽然造型多样,却没有雷同。房舍分布较为稀疏,相互留有空间,在保证采光、通风良好的同时,还注重了家庭的私密性。<br><br> <br>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正式通车,俄籍工程技术人员带着家眷入住新居。街区位于大直街与马家沟河之间高岗处,夏季暴雨之后,雨水流向马家沟河。附近有圣尼古拉大教堂、 中东铁路管理局、秋林公司和莫斯科商场(现省博物馆)等,居住环境优雅而恬静。俄国居民虽远离故土,却丝毫没有出国的感觉。 建筑几乎都被刷成黄色。黄色属于暖色,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会给人带来暖意。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片街区被称为“铁路官房”、“苏联房”。而近十年来又被人们称为“黄房子”。花园街街区形成历史早于道里中央大街,彰显出哈尔滨城市最初的建筑风貌。 建筑几乎都被刷成黄色。黄色属于暖色,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会给人带来暖意。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片街区被称为“铁路官房”、“苏联房”。而近十年来又被人们称为“黄房子”。花园街街区形成历史早于道里中央大街,彰显出哈尔滨城市最初的建筑风貌。 新中国诞生前,街区住户俄侨居多。时至上世纪50年代末,依然有一些苏联侨民住在这里。男主人在铁路部门工作,妻女多数是学校俄语教师、机关文秘。他们喜食面包、肉食和奶制品,爱好运动。女子爱打扮,冬天不穿棉裤,外套穿或长、或短的裘皮大衣,春夏穿布拉吉(连衣裙),生活习惯影响着街区里的中国邻居。 街区住宅采用中东铁路通用设计,俄罗斯田园建筑风格,多采用红、蓝、绿等色彩,突显建筑物的精美和奢华。临街建筑高大、排列有序,附带门斗和凉亭。街区中间是绿地,有简陋的“板夹泥”房舍、仓库、水井、冰窖、马厩、泔水窖和木结构厕所等。街区内的别墅有木板障子,院内小花园里栽有珍奇树木,有的还有门房和汽车库。 屋顶有坡顶和平顶两种,坡屋顶有利于雪水滑落。房盖有“洋铁皮”的,也有红瓦、灰瓦的,烟囱造型各异。建筑立面造型,腰线、房檐、山墙和墙角,完全是用砖砌花饰处理,形式重叠奇异。门窗宽阔,门口多采用木结构遮阳门斗。墙体60公分厚,双层门窗,地板和天棚是红松板,室内举架高,冬暖夏凉。宽窗台能躺个小孩子。室内有浴房、下水道,但无厕所。门斗、凉亭和“暖亭”皆为木结构,门斗尖顶、双扇门;凉亭面积大小不一,上半部是方格玻璃窗,下半部是雕花木墙。别墅凉亭镶着有红、黄。蓝、紫、绿彩色玻璃。房檐装饰带精美,双层玻璃窗门窗,下半部是带雕花的实体墙。暖亭棚顶有保温层,外涂鸭蛋青色或奶黄色油漆;室内宽敞、明亮,有水晶珠串起的吊灯。 巧遇一长沙小美女游客,拍照,录像,自拍,非常高兴,感受到了异国风情。 正是:<div>中东铁路梦初醒,花园街畔黄屋影。<br>列夫巧手绘城图,彼得堡影映寒星。<br><br>老榆垂影藏幽梦,夏雨潺潺入马沟。<br>俄籍工程师情切,故土遥思泪两行。<br><br>秋叶纷飞添雅韵,黄墙红顶共霜凝。<br>人气熙攘日已暮,巴杨提琴声悠悠。<br><br>街头巷尾闲步至,三口之家笑声盈。<br>俄式风情浓如酒,此景何须问前程。<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