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年国宝奉国寺,以其辽代建筑、雕塑和彩绘艺术而闻名。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盛赞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部的义县。在这座十分陌生的小城,却有着中国现存最为壮观的一座佛寺大雄宝殿,令无数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佛寺名为“奉国寺”,诞生于公元1020年,前些年刚度过了“千年大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这座雄奇壮观的木构古代建筑,有一股激荡之情生于胸怀,难以自抑。您很难在全国另外一处寺庙里,看到如斯磅礴的大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代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又称大佛寺,金代改名为奉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它的“出生证明”,是一把尺子。据史料记载,光绪八年(1882年),奉国寺大修,在大雄殿内东南角的梁架上掉落下一把“八门尺”,上面写着“辽开泰九年(1020年)正月十四日起工”,这应该就是最初开工时的题记。遗憾的是,这把尺子已不知所归,但一通矗立在殿内的元碑,刻录有类似的记载:“盖其始也,开泰九年处士焦希赟创其基。”初名咸熙寺,后改为今名奉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是辽代皇家寺院,隆楼杰阁,金碧辉焕,屋舍殿宇多以千计,但久经迁变,唯有大雄宝殿保存下来,清代以后虽有补建,但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自南北望去,山门、牌楼、无量殿、大雄宝殿次第升高,排成一线,是今天奉国寺的主体建筑群。鼎盛时期的奉国寺是何等的气派?南宋初年的使者张邵记录下了他所见到奉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千年古刹的佛像传奇。一个隐藏在辽西的古建奇观,不仅是《黑神话悟空》的灵感源泉,也是电影《一代宗师》的取影地。这里的大雄殿,被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誉为“千年国宝”,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俗称大佛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东街18号。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时间,是中国国内现存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庄严、神圣、威仪、千年间看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满眼尽是慈悲,千年积攒的香灰让它看上去更加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有重建的外山门、清朝时期重建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以及辽代时期保存至今的大雄殿等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的主要建筑大雄殿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中央七间的内槽和外槽采取了减柱法。为了增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还科学地运用了“侧脚”和“生起”两种做法。檐下斗拱用材粗大,工艺粗扩简练,气势浑厚有力。由于梁架柱完合符合结构力学的原理,历经千年仍保持着平直挺健,没有出现弯折扭曲的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的大雄殿,又称七佛殿,殿内供奉着“过去七佛”的造像,这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绘泥塑佛像群,绝对是稀世珍宝。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大雄殿的木构建筑的梁架上,绘有精美绝伦的辽代飞天彩绘,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彩绘艺术。大雄殿,位于奉国寺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是奉国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代建筑。建筑为五脊单檐庑殿式,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样式。它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九五至尊,符合辽代皇家寺院的定位;长55米、宽33米、通高24米(含月台),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支撑整个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组成的木结构,采用了榫卯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还展示了自然力学的美妙,代表了辽代建筑的最高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辽代的建筑大雄殿,是奉国寺中的核心建筑,这可是中国古代佛教都完中规模最大的木杨建筑之一。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地领略辽代的艺术、辽代的木构、辽代的雕塑和辽代的彩绘。比如说大殿里原汁原味的千年佛像,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规模最大的彩绘泥塑佛像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大雄殿,首先感受到的便是空旷。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从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其中,位于中央的毗婆尸佛像最高,通高达8.6米,两侧的佛像则依次略低。这些佛像都是辽代原塑,保留了唐代佛教造像的庄严法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照佛教理论,在世界循环生灭变化中,每每有佛陀诞生。《长阿含·大本经》中记载:“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复次,即彼三十一劫中佛名毗舍婆如来。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后四者也被称为“贤劫四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尊佛像以不同的手印加以区别,同时每尊佛像前对塑两尊气韵生动的胁侍菩萨像分立于每尊主像之前的莲花上,均呈侧身站姿,无一直面观者,高2.5~2.7米不等,他们手持佛七宝和法器,目光炯炯,神态自若。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气势迫人。均为辽代原作,甚是难得。其中有一尊最美微笑露齿胁侍菩萨和大同华严寺的那尊可谓是远房亲戚。毗婆尸佛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的风韵。佛坛前陈到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雄殿的梁、枋上保留着辽代建筑彩画,约4000平方米。有的保存完好,如飞天、莲荷花、牡丹花、海石榴、草凤等。其中以梁架下面的飞天尤为突出,飞天面相丰颐美悦,服饰缤纷多彩,或持花束、或捧果盘,作供养七佛状。有的着宝冠,有的扎双髻,长裙赤足,身缠衣带,轻健飘逸,飞翔在行云之间,与端坐的七佛静动相衬,上下呼应,构成一幅肃穆礼佛的图景。殿内四壁保留着元、明时期绘制的十佛、八菩萨、十一面观音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的大雄殿、七佛塑像和建筑彩画三者并称“奉国寺三绝”,是集考古、绘画、雕塑等文化价值于一体的最高水平,并为日后北京故宫的修造提供了成熟的建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3月4日,奉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奉国寺以“辽代木构建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供奉七佛的原因,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辽圣宗尊母萧太后之命,因大乘佛教的流传而塑七佛阐释教义;其二是辽圣宗为缅怀母后萧绰及六位已故功臣而作;其三是按“人王即法王”的观念,以过去七佛分别对应自辽德祖(追谥)以下的辽太祖、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等六位先皇和在位的辽圣宗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的无量殿,又称万寿殿,建于清代的早期,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另有回廊。通面阔16.14米,通进深12.22米。虽然是清代时期的建筑,却保留着部分辽、宋时期的建筑特点。殿内原置有无量寿佛和祝皇帝“万寿无疆”的牌位,现已无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品著称,还保留了辽代上至唐宋传统佛教文化艺术的特征和记忆。它是唯一保存有辽代始建时主体建筑的大雄殿及外山门、伽蓝堂、长廊、东三乘阁、西弥陀阁、正观音阁、后法堂等多处遗址信息的寺院。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体现了辽金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文明通过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的一个完美的遗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奉国寺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甚至成为了一个谜团。它曾先后遭遇五次劫难,却都能化险为夷。第一次劫难是金灭辽,第二次是元灭金,第三次是元灭金后发生的一次八级大地震,这场地震让奉国寺除了大雄殿之外的其他建筑全部被毁。第四次劫难是1948年的辽沈战役,一枚炸弹从西侧房顶破顶而入,落在释迦牟尼的手臂上,连同另外两枚掉在寺院内的炮弹全部没有爆炸,奉国寺再次逃过一劫。第五次劫难则来自上世纪60年代。当年的那场大地震,大雄殿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它的纯木结构完美地吸收了地震的震动。也正是因为如此,梁思成评价它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大雄殿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兼具神秘灵动的露齿菩萨、倒坐观音,是奉国寺研究建筑蜕变史的实体资料。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还是艺术鉴赏家,这里都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您踏入奉国寺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时空隧道。古老的建筑、庄严的佛像、精美的壁画,无不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您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魅力。那古老的台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精美的雕刻,展现出古人的精湛技艺;那庄严的佛像,传递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憧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奉国寺,奔赴一场千年之约,体验一眼千年的震撼。在这里,您可以与历史对话,与艺术共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走进奉国寺,感受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相信在这里,您一定会收获一段难忘的旅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