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T台上的小歌手🌾的美篇

🌾行走在T台上的小歌手🌾

<p class="ql-block">为打造多元化音乐课堂,促进教师拔节生长。2024年11月10日,我校组织开展以“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音乐学科校本研修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下,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发挥教学机智,规划教学方法。音乐组教师,通过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实践建议等四个层面探讨,对“人音版”新教材进行分析,及时跟进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课后教学研讨。</p> <p class="ql-block">《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旋律平稳、优美,情绪活泼、欢乐。整堂课贯穿一个节奏型“前八后四”,为了让学生在稳定的节奏练习中为歌曲伴奏,丰富歌唱表现的多样性,老师让学生随着音乐走步,在弱起小节进入演唱时蹲腿示意,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弱起的难点,充分调动孩子们学唱歌曲的兴趣及掌握歌唱的换气点,最终在愉快课堂氛围中唱好这首歌曲。</p> <p class="ql-block">全体科任教师参与了观课。王老师以一首节奏感十足《MIXUE ice cream and tea》音乐游戏导入新课,整节课在律动、歌唱、打击乐伴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下生动有趣的进行,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听课结束后,由学科组长主持进行了短而精的评课,大家各抒己见,为本次示范课做了精彩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叶丽丽老师:在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让我看到课堂的公平性,尽管孩子音乐的差异性较大,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给许多怯于表现的孩子机会,教态自然亲切,具有真实的课堂生成性。王老师还可以多做尝试,在示范课当中再丰富教学环节:小组合作,体验个体、整体的同时,分组展示也是很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由中华老师:王老师的课环节紧凑,环环相扣,课堂时间把控的很好,体现出音乐教师的良好的音乐素养。本节课的最吸引我的是游戏环节,让学生很快能体验到乐句的划分,到歌唱环节时加入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杜婷婷老师:王老师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浓厚,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在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时,可以提前练习,再进行展示。在拓展环节,孩子的心情较为激动,边看边讨论,让孩子养成思考与互动参与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孙菊卉老师:这是第二次听王老师的《噢!苏珊娜》,这一次上课相比较第一次试课时.学生演唱的时间有所增加,明显学生的熟练度有所提高。整节课的环节中承前启后做得很好,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氛围活跃!节奏拍击的练习贯穿整堂课,在打击乐器的选择上很具有多样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交流最后,王园园老师也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一直追求的课堂模式,让音乐面向每一个孩子,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一堂课想要上的好到极致,必然要经历反复打磨,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是授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升自己的同时更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音乐中感受美、享受美、传递美。 </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是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很有效的沟通互动,使组内教师共研共学达成共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音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实践都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共同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让实小的学生们变得心里有爱,脸上有笑,手中有艺,眼中有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