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国博~满载华夏历史文化

季老师

<p class="ql-block">上一次来国博,大约是十年前了。再次走进国博,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建国十年来,国家建成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等首批十大建筑。2011年,这两个博物馆合并为国家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历史和革命的文物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国博建筑立面设计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和“横三竖五”的构图,建筑学专业的同学们,一看就明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在形制与尺度上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檐口的黄绿双色琉璃瓦用网罩保护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防鸟。</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形制~庭院空间。因此,建筑立面的柱廊也是庭院外门廊。</p> <p class="ql-block">建筑尺度超大,可能主要是为了适应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尺度。</p> <p class="ql-block">北立面,只能进入,不可以出。进入需要提前预约,而且必须严格按照预约的时间段进入。安检比较严格,同行的闺蜜因为自拍杆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被要求出去重新寄存。</p> <p class="ql-block">门厅里的空间,超大尺度的门厅</p> <p class="ql-block">国博的平面布局,共四层。</p> <p class="ql-block">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品中,你看出了有哪几样?</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誓词和签名国旗,热血保家卫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近期在二层展览中,呈现曾、楚两个诸侯王国此消彼长的历史和璀璨的艺术,也体现了最新考古学术成果。</p><p class="ql-block">‍展览名“凤凰故国”,突出了“凤”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动物之一,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图腾。展品中大量生动的凤鸟形象,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虽是纺织品,也让参观者领略了战国时期的手工艺术刺绣</p> <p class="ql-block">国博的灯光与背景设计真是非常完美,每一件展品呈现的都是最精美的艺术画面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展区中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建鼓底座、曾侯乙铜鉴缶、青铜鹿角立鹤、龙凤纹四节玉佩等最为吸引参观者,显示出中国古代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这是鼓架的青铜座,也许看不懂哪里置放鼓。那就暂且不管,我们来数一数有几条龙?</p><p class="ql-block">‍据说由8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但是很多专家也是数不清到底有几条龙。龙身镶嵌绿松石,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小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造型繁复精美,给人既纷繁缭乱、变幻莫测又舒展开朗之感。</p> <p class="ql-block">画像砖给出了这座建鼓底座的使用答案。建鼓因鼓之贯柱而得名,曾侯乙建鼓铜座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建鼓实物。该青铜鼓座的铸造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青铜鹿角立鹤。</p><p class="ql-block">鹤与鹿都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古人认为仙人会坐在鹤背上升天,鹿角在亚欧大陆的诸多萨满教文化中为重生的象征。这件鹿角立鹤全身以榫卯构连,仙鹤的头部和颈部饰有镶嵌的金片,背部和翅膀饰有镶嵌的绿松石。鹿角立鹤和其他怪兽造型的楚文物类似,表现了楚人特有的文化特征,夸张而神秘。</p><p class="ql-block">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此器出于墓主人棺侧,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诉求。</p> <p class="ql-block">战国·曾侯乙铜鉴缶,用于冰镇酒的大型器具,相当于现在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投影视频给出了“玄机”揭示</p> <p class="ql-block">走廊上有清代珐琅瓷器的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满铺的图案是清代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人物画面,也是清代的喜好</p> <p class="ql-block">二层的“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遴选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阳石雕遗珍展出。</p><p class="ql-block">‍河北曲阳的雕刻久负盛名,在西汉时期就已相当繁盛。之后曲阳雕刻技艺日益精进,出了很多雕刻大师。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尤以汉白玉石雕久负盛名。曲阳石雕所用当地富产之白石,温润如玉,纯净细腻,既易受刀,又耐风化,属雕刻之良材,被世间称为汉白玉。自西汉以降,曲阳匠人因时而创作,应运而发展,在佛教造像、宫殿陵寝,乃至新中国大型纪念工程等诸多领域,服务于所处时代的需求而又引领时代艺术、技术之发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续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耳熟能详的故宫、圆明园、颐和园,都留下了曲阳匠人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彩绘浮雕奉侍图》刻画了一支十四人组成的队伍,侍女们长裙坠地,灵动飘逸,有的举着障扇,有的手持执壶、托盏、拂尘,表现了五代时期贵族的日常生活。除了对于器物的细致刻画,每一位侍女的姿态和表情也都值得细看,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情绪和性格。</p> <p class="ql-block">五代《彩绘浮雕散乐图》表现的是乐队吹奏表演的场面,共刻画了十五位人物,乐伎头梳高髻、长裙曳地,分别手持笙、箜篌、方响、筝、琵琶等乐器。人物表情和手部姿势刻画细致入微,仿佛正深深地沉醉于演奏之中。看着这件无声的文物,耳畔却如闻乐声。</p> <p class="ql-block">彩绘武士浮雕 五代</p> <p class="ql-block">供养菩萨立像 北齐至隋,身材娇小玲珑的“东方维纳斯”供养菩萨像,仅有30.7厘米高,但它呈现的曲线美开启了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的先河。面带微笑的它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记……</p> <p class="ql-block">彩绘生肖浮雕-龙五代</p> <p class="ql-block">彩绘透雕双思惟像 - 北齐</p> <p class="ql-block">透雕彩绘思惟菩萨造像 北齐</p><p class="ql-block">‍那一右手托腮的姿态,仿佛陷入了沉思中</p> <p class="ql-block">四楼的服饰展,主要以明清服饰为主</p> <p class="ql-block">明代镂空的楼阁人物金簪最耀眼</p> <p class="ql-block">负一层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p><p class="ql-block">‍这是原始聚落模型,内部可以看出聚落有功能分区,周边外围是“护城水系”,这就是聚落与水系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又名红山文化玉龙,也称玉雕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鼎内口上方有“子龙”字样</p> <p class="ql-block">妇好青铜鸮尊,这在河南省博也有</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