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一浙东行(十九)

夏日的风

<p class="ql-block">  遇见一家卖咖啡☕的店坐下来歇歇了.</p> <p class="ql-block">  还是经不住石墙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  "清阴井"相传开凿于唐代,外方内圆,上窄下宽,井壁用青砖精砌,挡土墙的下方阴刻三个字:清阴井!虽然字已经有点迷糊,但字迹沉稳有力,据说这井是先祖---唐代著名谏议大夫吴眭亲自挖制并亲笔提写的,此井逾千年而不枯,滋养了库村吴宅族人世世代代…</p> <p class="ql-block"> 库村以世英门为界,分为两个小村,东为吴宅,西为包宅.世英门又名石门楼,该门楼全部用石头建造.</p> <p class="ql-block">  离开库村,我们准备返回温州,女儿计划第二天(10.8日)一早,8点坐高铁左右返回深圳,我们也差不多同时坐高铁去往宁波,算是结束了这一次的浙东之行,整个旅程轻松丰富、收获颇丰!在轻松悠闲的游玩中了解了许多浙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建筑历史等,这些都是过去比较迷糊或者是忽略了的方面,其实浙江南北的文化习俗等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北部平原少山,环境气候温暖,造就了浙北的江南鱼米之乡的人文艺术及习俗,越往南部和西部,山区越来越多,人文习俗则与江西、福建有相似之处.包括语言也都不同,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养育不同的文化习俗等.我们只有走出去,不断的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习俗的不同与丰富,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p><p class="ql-block"> 至于宁波,作为浙江第二大城市及港口城市,江南水乡,历史悠久!这里人才辈出,早在7000多年前,宁波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2000多年前,宁波在夏朝时叫殷,明朝洪武年间改名宁波,意为“海定泽博宁”!</p><p class="ql-block"> 09:45时我们到达了宁波,酒店在天一广场附近,打车到达弗戈达设计公寓酒店,放下行李后,我们沿着宁波市里的一条主要旅游线路边走边看,:天主教堂--城隍庙--天封塔--莲桥弟--月湖盛园--月湖公园--天一阁--老外滩--南糖古街.一路走过去,因景点比较集中也顺路,所以非常方便,第一个就是天主教堂,位于新江桥北堍,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两步就来到了城隍庙及天封塔,城隍庙很可惜保留的不好,仅有的建筑也作为了商业街,好无特色,倒是旁边的天封塔还保留属于古建筑,俗称唐塔,在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与城隍庙对面相望,是宁波市区最高的古代建筑,也是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695年至696年(唐武后"天册万岁"和"万岁登封"年间),故名"天封".这座艺术品对研究宋代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都有重要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接着出了天封塔,马路对面就是莲桥第,这是一个商业文化街区,街区以日湖文化为大背景,以唐宋时期“一塔两寺”宗教文化遗存为核心,保留了46处文物与传统类历史建筑遗存,13条传统街巷.其中,有建于晚清的毛衙街毛宅、清晚期的士大夫第、新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故居、诞生三代宁波帮巨子的莲桥街李宅、甬上望族南胡袁氏宅、屠呦呦小时候曾居住过的祖上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莲桥第已是中午,我们找了一家自助式餐饮店吃午餐,还不错,菜品很有宁波当地特色,价格也很合理,所以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  午饭过后,沿街顺路就到了宁波月湖盛园,这是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街区.位于宁波老城中心;在保留原有江南院落风貌的同时,赋予了其全新的商业经营价值.街区聚集了一处市级文保单位、二处区级文保单位、二处市级文保点、十五处历史建筑等历史人文古迹,如近代宁波第一买办杨坊故居、建于唐朝重修于民国的灵应庙、中国麻将发明者陈鱼门故居、区级文保单位盛氏花厅、浙东学派李氏宗祠,甬籍旅沪商人李坎虞房、纺织厂老板董梅生宅、民国时期邮电局局长陈炳恒宅等聚集了大量反应宁波某个历史阶段的生活格局和历史发展信息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盛园,不远处就来到了月湖公园,月湖,因其圆处像满月,曲处像眉月,故名月湖,古称西湖,亦曾称鉴湖;历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湖畔曲曲折折的堤岸、垂柳下下棋的老人、树林掩映的古建筑,和周围车水马龙的大街形成鲜明对比.柳汀街穿湖而过,正好将月湖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期间点缀着不少遗迹和老宅.这些老宅许多被用作办公场所,不能入内参观,也有一些被改建为展览馆,可以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改为品香室的湖心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88年,吴冠中先生完成了水墨版《双燕》:主角白墙是画中之王,她的宫殿扩展到画面的极限.她容忍“黑”,只容忍窄长条形的黑,只是为了顺其势,助其威;她容忍与她逆向的、笔直的、乌黑的门窗,只是为了对照其身段之美,衬托其洁白.门窗位置的安排并非全根据住房主人的意愿,却服从于白墙身材的身段美的准则.树的姿态,左上角的山墙之尖峭,倒影的朦胧,都受制于端端正正、安详横卧着的女王---白墙,都是她顺心的侍卫.《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似曾相识燕归来,《双燕》,是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月湖公园走,十几分钟后,大名鼎鼎的天一阁就在眼前,天一阁建于明朝中期,主人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楼前还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天一阁建筑群主要是由二阁三祠组成,即天一阁、尊经阁、秦氏支祠、闻氏支祠、陈氏宗祠.建筑群的核心是秦氏支祠一个美轮美奂的戏台,秦氏支祠建于1925年,是经商于沪上的宁波商人秦际翰兄弟为祭祀他们的父亲秦君安一支的秦氏祖先而建,时耗20余万银元.其藻井的设计最为巧妙,由十六条如意斗拱组成几何曲线盘旋上升,直至穹窿顶会集,中间覆以铜镜,浑然一体而不用一枚铁钉.藻井不仅为戏台增添了华丽的色彩,而且还有扩大音效的功能,歌声婉转,弦乐飘飘,余音绕梁,袅袅不绝.</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荣幸听到一位资深志愿者的讲解,据说是天一阁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古建筑,都是从别处还原搬过来的,而且天一阁不仅藏有许多稀有孤本,藏书量也是非常大的,不愧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戏台与其极其精美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的《兰亭序集》拓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