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智慧教育——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王晓来Grace!

<p class="ql-block">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p> <p class="ql-block">11月7号下午,全体初三英语组教师在宁丽艳组长的带领下,重温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应如童话般美丽》,利用五六节课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宁丽艳组长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涵盖了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后进生”转化、教师素养、劳动教育、爱情教育等内容。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强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劳动教育和爱情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还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劳动、珍惜成果,培养勤劳、勇敢、团结等优秀品质。而爱情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最后总的来说《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信念和追求,也为自己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孟庆茹老师从两个方面分享了读书体会。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教师都可以举出不止一个例子来说明,某些在校学习期间很不引人注目,不好不坏的"中游"学生,毕业走向生活后,突然在某方面表现很出众,很出色。…我们认为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之一,就是教师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而这些东西正是他们后来能够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的基础。二,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有某种特殊的熏赋,某些自然的素质和某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的创造条体,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名,最理想的施展。</p> <p class="ql-block">朱伟东老师分享说,读了李镇西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应如童话般美丽》,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个不平凡的教育家的形象,他学识深厚,诲人不倦,总是用别人想不到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书中提到要把教育评价的眼光投向未来。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对分数的执念,教师绝不能唯分数高低评价学生,把教育的评价眼光投向未来才会适应学生的众生发展,教育才会变得有温度,有宽容,有耐心。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者说:“”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p> <p class="ql-block">王艳玲老师分享说,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王晓来老师分享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各自散发着不同的香气,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绽放时期。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希望和信任,陪伴他们经历阳光和风雨,等待他们慢慢成长。历经生命的耕耘、成长、收获与沉淀,我们才能见证他们最后的美丽。我们一定要时刻记得我们爱的是孩子,而不是他们的表现或分数。无论他们以后能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他们都应该拥有幸福的人生。希望我们都能诗意般地栖息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爱心滋养这片土地。就像这本书的主题:教育应如童话般美丽,事实上教育可以如童话般美丽。</p> <p class="ql-block">高云燕老师分享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之后,收获很多,特别是在对学生关怀方面有较深的感受。通过阅读这本专著,我明白了,在道德教育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敏锐、精细的道德情操培养,对于学生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能让他们持续表达爱的机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恰恰是人为之人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每一位教育者能够使能表达真情实感,当别人需要时才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对某人怜悯,对某人安抚,对某人保护,对某人关心,因为某种原因焦急不安,为某件事而悲伤,这种培养显然应该是自然的、常态的、生活化的。最后我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收获:能够用心灵感觉出别人的情绪,学生的情感修养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张波老师分享说,读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教育著作,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剖析。书中有两点让我感触很深。第一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主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都有其独特的思维,也有其独特的认知。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第二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自信及上进心。”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内心觉醒,良心保持清醒,逐步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或许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始终牢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p> <p class="ql-block">王丽乾老师分享说,《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深受启发。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感悟到宽容也是一种精彩……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夯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李占柱校长为本次读书汇报会做了深入的总结:对于我们来说,本次交流只是一个开端,今后我们会不停的学习。读书,能促进我们在教学中深度思考。也能启发我们在教育中不断的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和怎样培养人,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