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自驾去过呼仑贝尔,其实也走过一段边境线。那个时候,很多地方还没真正成为热门景点,原始、自然、无人造景观,很多道路都还是土路,G331的印象也不是很深。而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当时的根河湿地以及它的美景,(那时,好象不叫额尔古纳湿地,很长一段的湿地统称根河湿地),也根本没有了解到那条串起许多美景的弯曲的河流,就是额尔古纳河。</p><p class="ql-block">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我在席慕容的歌词中知道了额尔古纳河;而迟子健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有了对额尔古纳的强烈向往,我要再去额尔古纳。因为我知道了:额尔古纳,它是一条河;它是一座城;它是一段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此次自驾选择专走G331边境线,其中之一的计划就是去到额尔古纳河,并要伴随这条界河一路行走。</p><p class="ql-block">走高速公路到达张北,意味着进入草原,没有了山岭,视野开始辽阔。高患到达锡林格勒边线,转入走东乌珠穆沁旗的s101国道,行驶一段后正式驶入G331,这时,真正的茫茫大草原用它的蓝天白云、青黄相接的草场、成群的牛羊迎接着我们。草原上的公路一马平川,与天相连,在这片宁静、神秘、浪漫的土地上,忽然感受到大草原的壮阔、深邃和神秘。我停下车,奔跑于天地之间,呼吸着已收割卷起的草垛那青草味道,也似乎感觉到了额尔古纳河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上,一条细细曲折的小河就在左边,离的有点远。是额尔古纳河吗?我急迫的问。老公说,你太心急了,这是乌拉盖河,额尔古纳河还没出现呢……</p><p class="ql-block">从满洲里出来,去往黑山头的路上,导航上就开始出现了一条崎曲的河流,它就是额尔古纳河。是的,走在G331国道上,左边的河流就是它,路边断断续续开始有了高高的铁网,有了哨卡,有了警示牌,不许航拍等等,告诉你到了边境线,小心越界。额尔古纳河也突然间,蜿蜒曲折地出现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车行驶在辽阔的草原上,额尔古纳河一直伴随在身边。忍不住不断地停车,时而,登上小山头俯瞰;时而,站立河边随河曲远眺,额尔古纳河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忽然觉得,其实它很恢弘,从天边浩荡而来,向北方一泻而去,与百里之外的石勒喀河汇合,像一位要去赴约的小伙子,激情澎湃。也许,它等待的就是这场旷古的约会,渴望着一次伟大的蜕变。它一直在草原奔腾向前,摇身一变就名曰:哈尔穆仁——黑龙江。从河到江,就如由螭化龙,穿越的是千万年的亘古洪荒。</p><p class="ql-block">据资料说:它从大兴安岭西坡起源,获得人类第一次命名,叫海拉尔河。向西流到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被它滋养的属民再次给它更名,从此郑重而形象地称之为额尔古纳河。就如家里的少女长大了,从昵称改叫正式大名了。“海拉尔”意思为化冰雪之河,可解“爱哭”之意,也许缘自从高高的兴安岭携带而下的冰凌一路融化之故吧;而“额尔古纳”这词,与“额尔格纳”只一字之差,是个变化音,词意为回头或回旋,皆因水大时河水倒灌入呼伦湖,然后又掉头向东北,故而称之为回旋之河。这好比少女出嫁前一阵哭泣,踏上远路后,频频回头望故乡,显出百般不舍之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它流经呼伦贝尔草原,滋润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我们留住在黑山头两天,第一天太阳迟迟不露面,疾风中,我们爬上山顶,越过山坡,当视野再一次变得开阔时,额尔古纳的支流根河,迂转回绕出的一片河湾出现在前方。天际边,有一线红光挣扎着,光影印在河面,可一直等到天黑,也没等到日落。第二天,其它伙伴去了骑马,而我和老公再次爬上黑山头顶,等待日落。</p><p class="ql-block">在黑山头骑马上山看日落是一件浪漫的事,因天冷风沙大,还是驾车到山脚徒步登上山顶,虽没骑马,但能守着太阳慢慢落下,也是十分愜意的。</p><p class="ql-block">站在黑山头,可以欣赏到两个坡的绝佳景色,喜欢西坡,总感觉西坡的景观更胜一筹,离河流近,仿佛能触摸到它的宁静与美丽。此刻,西下的太阳很美很红,散发着耀眼的红光;落日余晖洒在广阔的草原上,远外的树林、房屋,带给人无尽的美好想象。放眼眺望,只见辽阔的土地上,有蜿蜒的河流,有错落的湿地,十分养眼。回头看去,山坡上,一簇簇在夕阳的映照下,逆光的影子中走来家庭、恋人、朋友,红光打在他们的灿烂的笑脸上,温馨而美好。这里的日落美景简直让人陶醉,河畔,有牛羊成群结伴回家,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壮丽的日落景色更是让人震撼,夕阳的余晖撒在大草原上,就像走进了一幅油画里。</p><p class="ql-block">日落已经过去了。 远远地,太阳在河面之上,在山峦之上,在草原的地平线之上盈盈下落。只留下沿着远山与天空蔓延的一条红红的光带。可惜,因为没有天空无云,没有彩霞,留有一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如画。河的这一侧,平阔如茵的大草原,宽厚地守护着她;而对面的那岸,逶迤莽莽的山岭起伏迷蒙,如一只贪婪的卧虎在时刻觊觎着这个少女。本来,河的两岸都是蒙古族人和其他兄弟族人的故土,如今只能隔河相望。它不是特别宽,最宽处也不足一华里;也不是特别长特别深,掀不起惊涛骇浪。但它却成了一条界河,中俄有上千公里国界以这条河划分,左岸是俄罗斯,右岸是中国;它的流向特殊,上游自东向西流淌,中下游自南向北流淌,这在中国的万千河流中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呀,潺潺的河水流淌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蒙古帝国时代,额尔古纳河是我国的一条内陆河,《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便成为中俄的界河。</p><p class="ql-block">离开黑山头走县道卡线(904)前往室韦。深秋的色彩令人惊叹,也伴随着额尔古那河一路向前,途经一卡、二卡、直至九卡。自1689年9月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签订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境线后,清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卡伦(边哨)戍边。如今,卡伦已经消失,但九卡、五卡等村庄名仍被沿用。每一道“卡”都有边防哨所,禁止翻越铁丝网越过边境。卡线之旅沿途景色绝美,宛如穿梭于一幅缓缓展开的绝美长卷,风景从森林逐渐向草原过渡,其间的景致变幻莫测,令人心旷神怡。只可惜,走在边境线上,不能航拍,不能用上帝的视觉来留下额尔古纳河的蜿蜒绵亘。我们就一路保持着向右侧身的姿势,看着右边的额尔古纳河水,就像看一部宽屏的巨幕大电影,完全舍不得眨眼睛。直行、转弯,逆光、顺光,一帧帧都是色彩斑斓的画面。路上连绵起伏的丘陵沟壑间点缀的一片片白桦林,它们挺拔而优雅,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又或在山谷间、远些的山坡上,突现一片金黄;而河湾上的植物好似滋润了更多的水分,亦或地势更低些,只处在半黄状。河的宽广之处,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留下的空白。岸边,收割后的牧草被精心打捆,一排排、一列列,宛如草原上的金色音符,跳跃在绿色的五线谱上,奏响着季节更迭的交响乐。狭窄之处,对岸的俄罗斯村庄房屋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当森林渐渐向后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辽阔无垠无边无际碧草连天的草原,以及阡陌纵横黑绿相间的农田,一栋栋牧民房屋散落点缀其间。远处,牛羊悠然自得地漫步其间,如同镶嵌在绿色织锦上的珍珠,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卡线”风光的色彩如此丰富,每一帧都像浓墨重彩的油画……</p><p class="ql-block">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奇乾村,有许多栋保存完好的木刻椤百年老屋,站在木栅边,不禁会感叹:这里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多少被遗忘的历史以及一群卑微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奇乾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地方。这个村庄被认为是蒙古族祖先“乞颜部”的故地,奇乾在蒙古语中是“乞颜千”的音译,意味着部落。奇乾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森林密布,水草丰美,是大兴安岭西麓的一个高寒山林气候区。这里曾是蒙古族先祖躲避战乱、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乞颜部落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被划为界河后,奇乾村成为最接近俄罗斯的村庄。历史上,奇乾村因淘金热有过短暂的繁荣,但随着淘金热散去,这座深山密林的村落逐渐变得宁静。至今,村里只有八户人家左右,大部分村民是早年跨过额尔古纳河淘金的俄罗斯族后裔。</p><p class="ql-block">奇乾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木刻楞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是一种用原木刻槽相互咬合叠罗而成的木质房屋,具有西方建筑风格和森林及民族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市是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蒙古语为“捧呈、敬献”之意,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是呼伦贝尔的城市名片。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原始自然的芬芳,它因额尔古纳湿地与河流交织,草原与森林共舞的美丽风景成为最美边境城市。</p><p class="ql-block">在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拍日落。这里可以航拍,当“飞机”升上几百米上空,操作屏清晰地显现:湿地平缓辽阔,任由额尔古纳河迂迂回回地打了一个弯又一个弯,弯出那么多S或Z或月牙形的优雅弧线,弯出一片一片温柔的河湾。</p><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额尔古纳河的河水在这里转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就如同一弯月牙,宁静的水面倒映着天边的红日与流云。太阳将落未落,把河湾上的树林和远山通通染成了金红,海潮般的墨色云霞在天际翻涌,越来越浓烈的红光和涌动的青云彼此交错,好像跳着华丽的舞步,水面上的红光也随之变幻,游移。面对水湾坐在草坡上,天色虽已暗,最后一班摆渡车已停,哪怕走再远的路,也迟迟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的右岸,生活着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不同民族的同胞。吃列巴、做果酱、荡秋千、住木刻楞……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这些都是额尔古纳河畔的别样风情。如今,这些不同的民族已逐渐汉化,各民族之间保留自已的生活文化习俗,也已经逐渐适应了现代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河水悠悠,时光静好,一路与它相伴,或许就在于这份遇见与感悟。这条流淌着诗意与历史的河流,蜿蜒曲折、 亘古不变。虽然密密匝匝的铁丝围栏让我不能更多的靠近她,虽然公路上不方便随时停车,但我确定,此时在我眼前的额尔古纳河就和我梦中的一样美丽。当朝阳初升, 额尔古纳河波光闪烁;落日余晖,它温柔优雅。它的美,大气磅礴又细腻入微。那如诗如画的景色,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每每站在河边,我都能感受到这大自然的震撼与感动,耳畔便会响起席慕容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