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美丽的松花江,在夕阳的余光中,紧紧的拥抱着美丽的冰城——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这江上,有一座桥,叫中东铁路桥,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它曾是滨洲线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2014年与其相邻,又建起了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随着新桥正式投入使用,中东铁路桥彻底停用。</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桥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后完整保留,成为冰城旅游观光桥,上边还保留着人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桥</p><p class="ql-block">又称松花江铁路桥、滨洲铁路桥,是哈尔滨第一座跨江大桥,哈尔滨人称“老江桥”。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公园东侧松花江上,为中东铁路特大型跨江桥,桥为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50.87米,宽7.2米,共有19孔。</p> <p class="ql-block">它是为保证中东铁路的通车建设的大桥。</p><p class="ql-block">该桥于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并于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用工时长为一年零四个月。1903年7月14日中该铁路正式通车营运。</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p><p class="ql-block">“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部干线:全长约1500公里。</p><p class="ql-block">东段:哈尔滨向东边连接绥芬河、海参崴,即今天的滨绥线;</p><p class="ql-block">西段:哈尔滨向西边连接满洲里、赤塔,即今天的滨洲线。</p><p class="ql-block">南满支线:全长约965公里。</p><p class="ql-block">南边经长春、沈阳一直延伸到旅顺、大连,即现在的哈大线。</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是东北亚历史上的最为重要的铁路大通道。</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p><p class="ql-block">沙俄在《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中,获得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西伯利亚大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1891年)</span></p><p class="ql-block">攫取了清政府大片土地后,为了将欧洲与远东地区联系起来,沙俄启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计划。</p><p class="ql-block">计划把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了贝加尔湖地区后,走外东北路线,抵达海参崴。</p><p class="ql-block">从图中看出,路程绕远,且路段施工难度较大,修路成本较高。</p><p class="ql-block">沙俄就盯上了大清的东北,计划截弯取直,横穿黑龙江和吉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日甲午战争(</span>1894年-1895年)</p><p class="ql-block">战争之前,俄罗斯夺得了中国在东北大片土地,仍不满足。日本也把目光盯上了东北。</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日本侵占朝鲜、割让台湾之外,还要割让辽东半岛。</p><p class="ql-block">沙俄在东北的势力遭到破坏,就拉着法国,德国一起反对,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这就是近代史上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p> <p class="ql-block">《中俄密约》(1896年)</p><p class="ql-block">作为“干涉还辽”的报酬,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签约,清政府同意俄国修建从西伯利亚经东北到海参崴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俄续订东省铁路支线合同》、《旅大租地条约》、《旅大租地续约》</span>(1898年)</p><p class="ql-block">沙俄借口德国侵占“胶州湾事件”,强租旅顺、大连,又与清政府签订了条约,沙俄修建了哈尔滨到大连<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然沙俄</span>还在旅顺、大连及附近水域“自治”。</p> <p class="ql-block">东清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1897年—1903年)</span></p><p class="ql-block">铁路建初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因此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p><p class="ql-block">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1903年,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南满铁路(1904 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俄战争后,</span>沙俄把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即南满铁路。</p><p class="ql-block">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即后来的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p> <p class="ql-block">北满铁路(1935年3月)</p><p class="ql-block">苏联把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北段以1亿4千万日元卖给了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即北满铁路。</p><p class="ql-block">这样中东铁路被分成三方控制:</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俄罗斯控制;</p><p class="ql-block">北满铁路:哈尔滨至长春,满洲国控制;</p><p class="ql-block">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日本人控制。</p> <p class="ql-block">中国长春铁路(1945年8月)</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苏军驻扎中国东北,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p> <p class="ql-block">《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4月)</p><p class="ql-block">中苏双方通过谈判,成立了中国长春铁路公司,作为中苏两国在中东铁路移交前共同管理该路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1952年9月15日,成立了中苏联合委员会,于1952 年12月31日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设立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管辖中长铁路全部,包括哈尔滨到旅顺的哈大铁路。其后中东铁路分为了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延续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