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落日余晖(十一)

蹇守民

西班牙斗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1日从巴塞罗那乘火车到马德里,22日是此行的最后一天,下午观看了一场斗牛演出,印象深刻。斗牛之于西班牙就如同长城之于中国,其知名度无与伦比,是西班牙的国粹。没去过西班牙,不知道该国历史、文化、艺术的人很多,但不知道斗牛的人很少。此行能在马德里观看一场表演,堪称有幸,因为西班牙斗牛也只是在每年的3至1 0月进行。而且这项活动颇具争议,说不定哪天被全面禁止也未可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德里的拉斯班塔斯斗牛场很有名,是西班牙斗牛文化的中心,也是西班牙规模最大的斗牛场,可容纳两万五千名观众。西班牙重要的斗牛活动一般都是在这里举行。其建筑风格类似古罗马剧场,园形建筑,与龙达小镇看到的斗牛场一样,只是规模更大。这个斗牛场从1932年起就开始使用,很多著名的斗牛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许多文化名人如海名威、毕加索等也曾在这里观看过斗牛表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入场的时候多数人已落座,我们这边已是座无虚席。这是两名先入场的驴友向我们挥手打招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斗牛活动经上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一位斗牛士、三个花镖手、两个骑马的长矛手和几个助手组成一组。每场参加演出的共三个组,每组出场两次,共斗杀六头公牛。每斗杀一头牛大约需要20多分钟,全场也就2个多小时。门票分区位定价,我们的票价大约是40欧元。当然这只是门票,对我们而言还要支付地导费、接送的车费、帮助买票的代理费等等,总数约120欧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出场式,斗牛人员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出场亮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场斗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耗公牛体力。公牛在出场前被关在一个小黑屋中,黑暗的环境使生性暴烈的公牛很烦燥,出场前管理人员还会给牛一点刺激,比如用小刀扎一下之类的。出场时牛劲十足,横冲直撞。这时先由三个斗牛士助手负责引逗公牛全场飞奔,消耗它的体力和锐气。引逗人员重点是要把握牛的体力消耗的程度,适可而止。这些牛选用的一般是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由特殊的驯养场培育。年龄在4、5岁左右,体重400公斤以上便可以作为斗牛使用了。场内液晶频幕要显示出场公牛的名字、年龄、体重等信息。我们看的这场表演,最重的那条牛体重570多公斤。斗牛士用来引逗公牛的红布叫布莱卡或穆莱塔,有的两面都是红色,有的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牛是色盲,它只是看得清动态的物体,作成颜色是给观众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个阶段是刺矛放血。引逗几个回合后,长矛手骑着披着护甲的马匹出场,他们用长矛刺扎牛背进行放血,也为最后的刺杀打开一个下剑的通道,所骑的马双眼都被蒙上,以防马受惊后乱跑。受刺后的公牛会更加凶暴,长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也是常有的事,刺矛后几位助手就配合引开公牛,让长矛手退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个阶段是上花镖。花镖手上场,手执一对前端带金属利钩的花镖,引逗公牛向自己发起冲击,待公牛冲上来时。花镖手迎面腾空跃起,将花镖刺入牛背颈部,利钩会扎在牛颈背上,起放血作用。三个花镖手共刺三次,由于瞄准、前冲、刺入的时间很短,需要准确判断牛的冲势,动作要干净利落。也时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镖,或两镖都不中。没有剌中,花镖手会捡起花镖重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个阶段是斗杀。主斗牛士上场,身着色彩鲜艳、装饰华丽的斗牛士套装。这套着装被称为“光芒套装”,包括短夹克、背心和紧身长裤等部分,并配有丰富的珠饰和金银色或彩色丝绸刺绣。此外,斗牛士还佩戴有特色的头饰,这是主斗牛士身份的象征。上场的主斗牛士手持利剑和红布,先是表演一些显示功力的引逗及闪躲动作,例如胸部闪躲、原地不动引逗公牛围着身体打转等。躲闪腾挪的招数很看重动作的流畅性和危险性,公牛离他身体越近,动作越优美,危险程度越高,表演水平就越高。观众对满意的表演报以热烈掌声的同时,並高呼"哦勒",表示赞许、肯定。把公牛累得筋疲力尽后,斗牛士会去场边换上一把带红色弯头的利剑,瞄准牛的颈部,等牛冲向自己时迎面而上,把剑刺向牛的心脏,将牛杀死,这是斗牛的高潮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斗牛士入剑时,他需要把剑刺入公牛的肩胛骨之间,这需要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确性。这一剑的危险程度很高,因为这一剑很容易被牛的脊椎骨或肩胛骨给挡住,如果这样,剑很有可能被弹飞。斗牛士身体已经跃起,近距离接触牛角就很危险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刺剑的时候,斗牛士持剑要姿势正确且稳定,眼神专注,手臂和身体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在迎牛而上的瞬间,要准确地把握时机,将剑迅速而有力地刺向公牛的心脏部位。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体现出极高的精准度和力量控制能力,才是高水平的斗牛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斗牛这项运动非常危险,现在每年西班牙斗牛好几千场,几乎场场都有受伤的,出人命也很常见。我们观看的这一场就有一位斗牛士被牛撞倒,小腿部分受了一点伤,好在伤势不重,处理了一下后又投入了后续的环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班牙人对斗牛有特殊的爱好,原本以为观众可能多数都是游客,问负责斗牛解说的当地导游,才知道观众主要是西班牙人,有的人还买了年票,一场不缺,看来斗牛也会引人上瘾。斗牛开始后大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认为斗牛士动作可嘉,全场观众会热烈鼓掌,大呼"哦勒",有点像当年我们看足球赛喊"雄起"一样,只是没有我们那种山呼海啸般的人浪。如认为表现不好就会发出嘘声,伸出大指向下的右手表示不满。一场结束,特别满意的时候,观众会配合呼喊掏出事前准备好的白手绢挥舞,示意裁判应对斗牛士予以奖励。坐在我前面的方律师是个性情中人,斗牛开始不久后就迅速进入角色,跟着老外大呼小喚的吼了起来,那神情用血脉偾张来形容也不为过,甚至旁边的几位老外的情绪竟然还被他感染了,激动不已。当观众掏出白手绢挥舞时,这哥们情急之下,居然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张手纸权作手绢挥舞起来,反应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坐在傍边的蔡崇榜则是不停地按动像机的快门,全场咔嚓之声不绝于耳,拍下了900多张照片,美篇中很多惊艳之作就是出自他的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斗牛士按刺杀水平,由低至高分别设置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从正门抬出等几个级别的荣誉。能够获得保留牛尾甚至被从正门抬出的,就是最高等级的荣耀。而如果斗牛士只是勉强完成刺杀,就不会有任何奖励。我们观看的这场表演,有位斗牛士获得了一只牛耳。得奖后全场热烈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他带领全组成员绕场一周向观众致谢,观众席上不时有人抛下鲜花、帽子等以示敬意。对一位斗牛士来说,此时正是事业、人生得意的高光时刻,生死搏弈之后的胜利,脸上扬溢着荣耀与喜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获得牛耳的斗牛士接受观众投掷的鲜花,绕场向观众表示感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专业人士认为,斗牛不仅仅是一场人与牛的搏斗,力量与勇气的较量,更是西班牙文化独特的展现。斗牛也是一种艺术表演,如果在引逗公牛时,身体的移动能像舞蹈一样轻盈、协调,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富有美感的氛围,这样就将斗牛的技术动作,升华到了艺术表演的水平。在西班牙乃至整个西语世界里,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备受国人的敬仰与崇拜。卡洛斯一世因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从奥地利"空降"到西班牙继承王位。初期统治根基不稳,想了很多办法都没凑效,他看到西班牙人对斗牛这么痴迷,为了迎合当地人,他亲自下场斗杀了一头公牛,西班牙人便迅速接受了他,可见斗牛活动在西班牙人心中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斗牛运动能在西班牙广受欢迎,有人认为这主要跟西班牙的民族性有关。一项伤亡率这么高的运动,居然很多人趋之若鹜,每年报名学习斗牛的人络绎不绝。这种喜欢冒险和寻求刺激的精神,是植根于基因中的南欧民族的典型特征。斗牛的惊险、刺激能够全面激发人的荷尔蒙,对西班牙人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致命吸引力。如果不是民族性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不能支撑他们热爱这么危险的运动。当然,斗牛运动现在也广受诟病,特别是动物保护组织反对强烈。他们认为斗牛活动太残酷,太血腥,虽然他们也要吃牛肉,但认为应在对牛作无痛死亡后再宰割。主张者认为,斗牛活动不仅代表了西班牙的传统和文化遗产,还体现了西班牙人民对勇气、自信和对抗精神的崇尚。同时,斗牛活动也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而融入民族文化的活动,要禁止也有相当难度,只有拭目以待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沿着伊比利亚半岛2000多年的历史一路走来。从罗马人修建的引水渠,到摩尔人美艳的阿尔罕布拉宫,再到高迪的旷世之作圣家族大教堂等等等等,一部浓缩了的两千多年的伊比利亚历史,让人感觉收获颇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葡两国的历史,多年前在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所涉猎,为此行作准备又找了些资料流览。作为僻居欧亚大陆一隅的这两个"蕞尔小国",竟然能在全世界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首先崛起,成为疆域辽阔,雄霸天下的世界性大国,不知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我感觉偶然性太大了,只需一个"如果"成立,历史就会改写。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问题是,与同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相比,占有先机之利的西班牙,为什么最终却又处于落败之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说法很多。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两国在殖民方式上的差异,或是殖民的时间起点不同所至。这些差异和不同起点,无疑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是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比如在英属殖民地就产生了缅甸、南非现象,产生了小渔村奇迹,而西属殖民地却没有。不过这不是影响两国产生落差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两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差距。西班牙在殖民时期实行的是君主专治,在殖民地独立后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却又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君主、民主体制虽都曾试行过,但由于政治制度建设阙如,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未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英国与之相比,在政治制度上则不断改革创新。从1215年《大宪章》诞生,17世纪又经"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1689颁布《权力法案》,此后陆续推出了公务员财产公示制、议会制、政党制、文官制等一系例政治制度,经济上则建立了诸如专利法一类的市场经济制度。这一系例政治、经济制度的创立,使英国政治稳定,经济充满活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最早迈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而西班牙在此期间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却几乎毫无建树可言。而今的西班牙除旅游、汽车、造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支柱产业,经济上沦为"欧洲四猪"之一 ("欧洲四猪"是一个非正式的称呼,用来形容欧洲四个经济相对较弱的国家。这个词汇源自英语中的"PIGS",是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 和西班牙(Spain)四个国家英文名称首字母的缩写。)。2023年西班牙人均GDP 3.3万美元,在欧洲排名第20位。在政治上也缺乏话语权,被美英法德等大国边缘化,未能加入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组织,影响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使得往日的辉煌一如伊比利亚落日的余晖,美则美矣,却有几分苍凉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许蓉生兄对行程的精心规划和组织,谢谢蔡崇榜兄提供的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