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娃看世界——“小使者”探寻汉字之源

彭大将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存物观世,以启来者。此乃古往今来教化之方,育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近平总书记说:“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小朋友们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一个暖阳倾洒的午后,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一年级21班的小鸾娃们,怀着兴奋与好奇,来到了淮安市博物馆,参观《汉字中国,王者归来——殷墟上的汉字源头》艺术特展,一起探寻汉字之起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先是来到一楼影厅,观看本次特展的先导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先导片的介绍,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二楼,开始了探寻之旅。一进入展厅,小朋友们就被那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来到的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展区,这里介绍了关于占卜和青铜兵器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慢靠近展柜,小小的龟甲和兽骨上,刻满了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线条粗细不一,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则轻柔婉转。在古代,人们用这些甲骨来占卜吉凶、记录大事,每一片甲骨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小朋友们围在商代兽面纹青铜胄前,小眼睛里满是惊叹,仿佛看到了古代战场上勇士们的英勇与神秘。他们认真聆听那个遥远时代的故事,了解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展区呈现在我们眼前。商代“册宅”铜鼎、兽面纹铜鼎,各种铜豆、铜铙等文物,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古代商邑的繁荣与辉煌。他们仔细地观察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并和小伙伴们分享着自己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展区更是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这里展出了甲骨文和金文,还介绍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看到网红款“愤怒的小鸟”——它的名字叫“带盖铜鸮卣”,小朋友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原来古老的青铜器也可以这么有趣。在这里,他们对汉字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我可爱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在“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展区,陶戈带盖铜方彝、带盖兽面纹铜觯、己冉弦纹铜瓿等文物,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等的发展历程。小朋友们看着这些文物,仿佛看到了汉字一路走来的历史足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殷礼在斯,周因殷礼”展区的宋公相印封泥、史墙盘全形拓,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最令咱们淮安人骄傲的是“文脉传续,淮之先者”展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追溯甲骨文的研究,有两位淮安人功勋卓著——刘鹗与罗振玉。我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铁云藏龟》为清末刘鹗所著。而“甲骨四堂”之首的罗振玉则是刘鹗的亲家兼好友。这两位淮安人为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们了解到了两位淮安人为甲骨文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文化名人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展览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4个打卡点:“一眼千年”“汉字之源”“字里行间”和“大名鼎鼎”,在这里更是充满了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最后一个“大名鼎鼎”,展出的是著名的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此件展品是建国后仅有的三件复制品之一(亦为国家等级文物,等同于原件)。一件展出在国家博物馆,一件展出在中国文字博物馆。而今天小朋友们参观的这件,之前一直保存在安阳市博物馆库房,本次展出为首次出库展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了国宝级文物的小朋友们都超级兴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展柜上的问题:“后母戊鼎”的耳朵去哪儿了?于是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描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知道答案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也来扫一扫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参观使小朋友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了解到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之厚重,铭文书法之精美,还生动地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演变史。在了解汉字起源故事的同时,也认知了汉字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汉字源头里的中国”这一核心概念,小朋友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绵绵脉络,衣钵薪火,代代传承。在心中播下了为传承中华文明而努力学习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