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小记(一)

爵武

赶在十一黄金周的最末一天,陪爱人去旧城转转。虽是假期尾声,旧城景区仍是游人如织,我与爱人向来不喜人多喧闹,于是决定避开游客高峰,先去昌江河对岸青峰岭兜一圈。<br><br><div>青峰岭不高,二十来分钟就已攀至岭头。正是秋高节气,长空如洗,西北望无高山,如练昌江徐来,顿觉神怡心旷。视线稍收,北来江水斜折东南,至凤凰咀纳东河旋又西向,看江岸汭处高阜,一眼对照正是今日所访之地——旧城。<br></div> 旧城即浮梁古县城,自唐元和十一年由昌江对岸南城里迁来,此后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皆为浮梁县治所在。直至民国,浙人陈安调知浮梁,时值县辖景德镇瓷业兴盛,镇区经济较县城繁荣甚巨,陶务一事绝占县府诸多事务头筹。为免官员县镇两地奔波,更为去除县小镇大之势,遂于民国五年迁浮梁一众衙府入景德镇,且以旧城命此间名。<br><br><div>从青峰岭折返再到景区,城楼前广场依旧熙熙攘攘,好在外地游客多是直奔城内古县衙而去,于此处逗留者甚少。而我正好可以放慢脚步,来细细丈量这座以往总是一略而过的旧城广场。<br></div> 转过牌坊就是广场,迎面一尊书卷样大理石碑刻,碑文漫漶处只是依稀辨出“浮梁历史文化长廊”“全长238米”“216块青花瓷板”字样,索性不去猜度。看前方一条甬路穿广场中轴直直延向城楼门,三瓣蝉翅造型路心与散水,花石子铺墁分列两边,若不是路牙石拔高变身护栏,倒也算是正宗清代大式甬路营造手法。<br><br><div>紧走几步靠前,与寻常甬路路心多以石板、砖块拼成不同,旧城甬路一通到底只用景德镇手绘青花瓷板铺作路心,单此一项,就已跳出砖墁、石墁、雕花三大营造法式之外,实可算得世间独创头条瓷墁甬路。<br></div> 脚踩花石子凹凸铺墁,且享受足底按摩边看边行。 晋、隋、唐、宋......任瓷上岁月王朝更迭。 李椿年、金达、陶玉、汪澈、佛印......瞻图中本土贤达平生。<br> 南城柳色、双溪夜月、北沼荷香......昌江八景写尽江南意。 白居易、柳宗元、杨万里、汤显祖......名人雅士提点忆浮梁。 拉坯、施釉、满窑、烧窑......萎凋、发酵、揉捻、干燥......工序流程述说瓷茶源远流长。<br><br><div>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歙州,万国来求。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名篇佳句道不尽浮梁故事。</div> “眼珠都要掉到瓷板上了,多拍几张回去慢慢看不就是了。”爱人的催促声倒是提醒了我,一路走来只顾低头,压根没想到拍照。看看已经走到甬路尽头,索性绕过去另走西侧,就从1960年这块瓷板开始,让脚步跟随镜头去穿越那一千六百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