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岁有一老者与一青年争论:唐伯虎是唐朝还是明朝人?那位老者居然认为唐伯虎为唐朝人!可见明朝在众人眼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明朝是个专制集权最为残酷的时代。皇权对各阶层的人士打压与剥削最为疯狂,创建了东场与西场的特务组织,制造了许多“文字狱"妄图以此来加强统治。也许正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压迫下,宦海沉浮,令许多文人在书法中一避世情凶险,希冀在笔墨的激情挥洒中,获得生命的喘息吧!</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我最服膺的二位书家是祝枝山与王铎,二位大神可说是将草书带入现代的开拓人。</p> <p class="ql-block"> 祝枝山为明吴中四才子之一,草书为有明一代之冠,汪洋恣肆,涛涛不绝,天真烂漫。其《箜篌引帖》文气冲天,信手拈来。据说书于冬日烈风之下,行笔流畅一挥而成,毫无做作安排,却无轻漂浮滑之感。</p><p class="ql-block"> 王铎,在明入仕,享受明朝的俸禄,却在江山易帜,国破家亡之際投靠了异族清王朝。那种内心不安与尴尬充滿他的晚年。在书法中流露出的尖锐顿角与转折,可能表露了他矛盾的心绪。他用笔沉着痛快,一改怀素,张旭的圆润转折,而用顿错,钢折的斧劈似笔划,笔下通幅书迹,苍茫浑厚畅达。我认为他是开启了当代书法的首功。</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订有一本书法丛刋,其中刊有张弼一幅草书,引起我对草书的兴趣。由于当时受限条件无法深入学习,但有明一代的草书却在心中留下深刻铬印。</p><p class="ql-block"> 唐伯虎的悲惨遭遇,却是以在三笑秋香的喜剧中相识唐寅开始,虽然这与真实相去甚远,但一直以为唐伯虎就是一位风流才子。即至读到唐寅的《桃花庵歌》后,才知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原来是个不愿鞠躬车马前,一身傲骨的落泊文人。另,其中个宋克,初买一本急就章,宋克所书,本以为是汉朝人,及翻开读帖之介绍,才知为有明一代人杰。</p><p class="ql-block"> 文征明是位大气晚成的愚笨之子,却锲而不舍,终成四体皆精的大儒。道德败坏的董其昌,民愤极大,然书画贡献也极大,首创南北宗绘画理论。董书画具佳,其书以二王为宗,注入儒道之质,参以南宗佛理。其书为后三百年一大伽。</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礼敬有加的是晚明的傳山,一生在改朝换代之際,却忠诚旧山河,宁死不食清粟。并亲身投入反清复明的抵抗运动之中。比之晚明四僧的八大山人,还要深情激切。所以两人在书法中所留露出的笔迹是那样截然相反。傅书激昂飘荡,线条险峻跌宕,大气磅礴,生机盎然;八大之书,含蓄内敛,隐而不露,圆劲内折,古厚高雅,无棱无角,锋芒全无,而内力无限。</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最崇拜的,如白石老人所说:"愿当青藤笔下走狗,饿而不去“的徐渭(青藤)。每当读到青藤之诗:半生落魄己成翁,独立书斋啸晩风…之句,总是无限感慨。青藤狂草用笔颠狂,有如暴风骤雨,非有其人生履历不可为。为此,我早年收购的青藤书帖,一直仅为瞻仰,迟迟不敢临写,他是吾心中的一位超级大神,其地位远超芃高。</p><p class="ql-block"> 明朝近280年的历史,产生了诸如:文征明,祝允明,张瑞图,王宠,王铎,唐寅,米万钟,宋克,沈度,董其昌,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弼,溥山,解缙等众多书家。后而影响清四僧及清,民等朝书法历程。</p><p class="ql-block"> 清代书家梁巘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明朝书家真是千姿百态,一人一面目。究其原因是,明期相对的稳定,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商贾云集,勾栏瓦肆文化生活繁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残酷的思想襟锢,却换来书法的百花齐放,不得不说是为明朝文化的一点奇葩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