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红》之殇:经典不容亵渎

缪宏飞(耕耘者)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经典旋律如璀璨星辰,闪耀于民族记忆的苍穹,《东方红》便是其中最为神圣耀眼的一颗。它是一座不朽丰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感与民族精神,深植于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是民族情感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然而,曾经的刀郎弟子云朵演唱的《新东方红》却打破了这份美好,引发了极大争议。它对经典《东方红》的改编极不合理,词作者对原曲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内核缺乏理解,将 “一带一路”“改革开放” 等元素生硬植入,破坏了原曲的庄重与神圣,严重伤害了大众情感。</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这是创新,但这种 “创新” 却刺痛了大众对经典的敬畏之心。《东方红》诞生于黄土高原,是陕北人民怀着质朴之心、真挚之情为毛主席、党和新中国创作的赞歌。它是冲锋号角,奏响民族崛起之音;是历史画卷,描绘人民解放场景;是精神灯塔,传递对领袖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和民族自豪感。其音符似先辈热血,歌词如鲜活史书,铭刻着那个激情年代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刀郎在南京演唱会让新弟子徐子尧演唱《绣红旗》,自己甘当伴奏。徐子尧为呈现好这首歌,在服装、妆容等细节精心打磨,以契合歌曲背景。她用天籁嗓音精彩演绎,展现出对经典的深深敬意。刀郎此举既提携新人,又让年轻人爱上红歌,铭记历史,传承了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新东方红》的改编是一场闹剧。词作者本应展现出更高文化素养和内涵理解,却令人失望。这就像画师胡乱涂改经典画作,破坏了其神韵。这种改编完全忽视了与原曲在情感和时代背景上的差异,使经典变得世俗,失去了庄重。</p><p class="ql-block"> 这一改编背后无论是逐利心理还是对经典价值的无知,都伤害了大众情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岁月沉淀出了无可替代的价值,它是民族文化明珠、历史见证者和民族精神凝聚点。对待经典,我们应如守护圣物般虔诚、呵护花朵般用心,不容亵渎。</p><p class="ql-block"> 从更广泛视角看,《新东方红》事件引发思考: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对待经典?创新不应牺牲经典灵魂,不是形式替换或内涵曲解。真正的经典改编应像老匠人修复古董,怀着敬畏之心,深入其精神内核,传承价值,赋予新生命且不损韵味。</p><p class="ql-block"> 在大众心中,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碑,他带领人民改写了民族命运。《东方红》是对他和那个伟大时代的歌颂,这种情感是民族精神脊梁、民族信仰,不容置疑和篡改。那些亵渎经典的行为是对历史和民族情感的践踏。</p> <p class="ql-block">   《新东方红》的争议和《绣红旗》的成功传唱警示我们,在经典改编与传承中要心怀敬畏,把握关键,避免误读和亵渎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我们要捍卫经典尊严,让《东方红》等经典照亮民族前行之路。经典是民族之根、文化自信源泉和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新东方红》的错误敲响警钟,传承和守护经典是我们的责任,容不得丝毫懈怠。</p><p class="ql-block"> 同时,经典改编有成功案例,如《新鸳鸯蝴蝶梦》巧妙融合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既保留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新东方红》的失败提醒我们,若失去对经典的敬畏和忽视其价值,改编就会破坏经典。我们要吸取教训,让经典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