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会址座东朝西。始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后改为和声小学校址。</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古田,改名为“曙光小学”。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被作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而载入史册。20</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国务院将古田会议旧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高头镇高北村。[4]</p><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由洪坑景区和高北景区组成。[4]</p><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距县城47公里,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1]始建于明崇祯年间。[2]</p><p class="ql-block"> 承启楼有“圆楼之王”的美誉,是永定客家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的组成部分,[13]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深远。[2]</p><p class="ql-block"> 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3]2008年7月,包含承启楼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主校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1928年3月,获得私立大学政府立案。1929年至1933年,陈嘉庚企业因世界经济危机被迫收盘,厦大办学无力维持,他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改归国立。同年9月,因战争关系,学校迁长汀办学。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计划。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四个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开设104个本科专业;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鹭岛名山指的是南普陀寺和五老峰。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是闽南佛教圣地之一,以其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著称。五老峰则位于南普陀寺后,是厦门八景之一,以其独特的山峰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p><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始建于唐代,最初称为泗洲寺,后在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故得名“南普陀寺”。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等,气势宏伟,错落有序。</p><p class="ql-block">五老峰</p><p class="ql-block"> 五老峰位于南普陀寺后,是厦门八景之一。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远远望去,像是五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石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这是清朝光绪年间振慧所书。五老峰上遍植台湾相思树,游客可以沿着山路攀登,欣赏美丽的厦门大学校园风光和厦门港景色。</p> <p class="ql-block"> 在南普陀寺门前耸立着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p> <p class="ql-block">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Xiamen Mountains-to-Sea Trail)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厦门市市域步道系统格局“一环一带多走廊”的建设核心。</p><p class="ql-block">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串联八山三水(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虎仔山、观音山、筼筜湖、湖边水库、五缘湾)等厦门岛中北部重要的生态节点,全长约23公里;林海线起于五缘湾,沿线串联金山、湖边水库、忠仑公园、东坪山、东山水库等,终于环岛路,全长约31公里。</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英文:Kulangsu)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有“海上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全岛多山,拥有海礁、山岩等自然景观。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四周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宋代开始有人定居。明代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操练水师,留下了“水操台”等遗址。1842年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独占的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鼓浪屿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鼓浪屿区。2003年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2014年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等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开展文物修缮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