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田锡国兄》第四集

岳贵春

<p class="ql-block">《纪念田锡国兄》第四集</p> <p class="ql-block">转年我们升到了高二。锡国在高二甲班,班主任是陈炳炎老师。我在高二乙班,班主任是娄焕昌老师。校长是曾宪英。高二是全校最高年级,老师水平也是最高的。陈老师个子较高,瘦身材稍有些驼背。长条脸,说话慢声慢语的。课讲确实是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娄老师当我们班主任时刚从其它学校调来不久。第一次上课他就在黑板上演示一些数学游戏题。按照他的规则让学生写出数学算式,问学生能否不用计算而得出答案,当我们摇头时,他却轻而易举地把结果说出来。大家都觉得这位老师很有学问,从未见过这么高水平的老师。课后有的学生说他这是为了露一手。</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和锡国关系已经很密切了。有时我会到他家去。他母亲和两个哥哥说的都是典型的河北话,他回到家里也说河北话。从那时我知道了一个人还能有两种口音。虽然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听到锡国的声音时就是河北味,可是时隔多年他的口音早已改得和我们一样了。锡国的母亲是大高个,说话侃快而利落。子女极其孝顺,因而老太太也很有权威。大哥与锡国长得极像,一看就是哥俩。二哥的声音与锡国很相似。据说他的家乡日子很难过,早年母亲带着他们哥仨逃荒过来的。父亲早年就不在了。来到这里,日子也是过得比较清贫。</p><p class="ql-block"> 拜泉人总喜欢把仅有的一些照片装进镜框里,挂在墙上。我在锡国家的镜框里看到了一张照片,印象之深至今不忘。那是一张二寸三人黑白照。三人是锡国、张海和刘清海,三角形排列,上面还写着“结义兄弟”。我看过这张照片之后,使我很羡慕他们。我觉得虽然他们比我大几岁,但也都是儿童,然而他们却懂许多我不懂的事。由此我联想起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他们将来必有非凡的作为。此三人在我们之中均为人杰。张海是我们年级的皎皎者。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第一名,没人可与他抗衡。好称“张海,张海门门一百”即是说每逢考试他的考分都是满分,有谁还能居他之上!他不仅学习成绩好,知识也非常渊博。文学修养和口才均在我等之上。每逢周末或其它有闲暇时间你可看到张海坐在地上,周围有一圈人仰着脸挺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海的脸。张海在那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在那里讲“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之类的故事。讲到关键之处,见天色不早,他会戛然而止,给听者留下一个悬念和犹性未尽的遗憾。看着那暮色的天空,听众们也只好无可奈何的离去。刘清海心地善良,为人极其忠厚老诚。念初中时因受外伤身体始终不好,后来没得机会升学深造。加之公私合营和父母年迈,家境也不甚好。一九六六年秋清海从家乡来长春投奔锡国,在锡国的悉心照顾下,在长春的名医院作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使病得以确诊。锡国又帮他拿药。这时正处于武斗正酣,许多单位无法去银行取钱发工资,加之谁也都没有余钱,像田锡国这样鼎立相助少年朋友者,其精神和人品实属可佳。清海也曾光顾鄙舍求助,我也伸过友谊之手。就是这一小小的奉献清海却把它牢牢记在心里,甚至于使我感动得羞愧。一九七六年我们回拜泉探亲,清海的姐夫闻讯来到我家,他说清海临终前对姐夫和姐姐千叮咛万嘱咐说,如果田锡国和岳贵春回到拜泉见到他们一定替我向他们感谢在长春的相助之恩。这小小的恩德,他却终生不忘!</p><p class="ql-block"> 高二这年是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解放长春,解放沈阳,解放锦州,天津,北平,直到武汉三镇。几乎是天天有捷报传来。每逢解放一个城市必然要召开全县庆祝大会,会场在东北广场。学生一定参加,而且还要扭秧歌。男生要穿白上衣,黑裤子,头上包个白毛巾,手里还得拿一把镰刀或斧头。这几件东西的任何一件都会使得你很为难。锡国本来就不善于做这种活动,常找借口逃避。女学生穿什么没严格限制,只要是花衣服就可以,但一定要扎根腰带。天天开大会,天天庆祝,显得很热闹,也觉得很兴奋。街头到处都是漫画。其内容都是说解放战争势如破竹,蒋家王朝已日暮途穷。以华君武画蒋介石的漫画为最多。我们教室内的墙上也都是画着此类的漫画。锡国班的名画家叫杨润浦,此人中等身材,长的胖胖的,很有风度,给我的感觉似乎是本县名家之子弟,学习一般。我班也有善画者,那就是徐志。他在我们班的北墙上画一幅漫画,题目是“抓住这只血手”,这就是蒋介石杀害解放区人民的手。徐志的画技比杨润浦要稍差一些,但徐志其人那是大名鼎鼎。他是我们校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中最大的官。此人高个,长的英俊,能力极强。他多才多艺,唱歌、跳舞、扭秧歌无所不能,演剧也很精彩。在“查路条”的独幕秧歌剧中,徐志演村长,李玉英演查路条的小姑娘,两人边扭边唱“小放牛”的调,很受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赏。他很善于讲演,他是校学生会主席,几乎每天都面对全校学生讲话,决没有象我们这种从未上过台的懦却感。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张海本是我班学习成绩的皎皎者,盛有“张海,张海,门门一百”的美称。而徐志也有“张海,张海,门门一百,徐志一使劲压过张海”的赞誉。就在毕业前他被神秘的调走了,去哪我们谁也不知道,据传说去到一个非常机要的军事部门去了最近与徐志通话谈起往事,他告诉我当时他被送到一个机要部门去学习,足有三年的时间不许与家里通信,只是由领导按时告诉家人这里很好。他说我是独子,把我父母都想坏了。</p><p class="ql-block"> 冬天天好冷,教室的中间升一个炉子。这里煤非常紧缺,每班每天发一块豆饼,或者是麻菰。豆饼是用黄豆炸油所剩下的豆粕,麻菰就是麻籽炸油剩下的麻粕。这种东西油性很大,放在炉子里很好烧。有的同学把刚烧黄的豆饼拿来吃,说是很香。一天上课时刘志远淘气,把炉勾子放在炉子里烧红去烫一个女同学的毡疙瘩,烧毛味惊动了老师,自然很容易地将肇事者抓个正凿。在老师的审问下刘志远又供出了为其出谋者鲁长生。为此学校在一怒之下贴出告示称高二乙班学生刘志远用炉沟子烫同学的毡疙瘩记两大过两小过,合谋者鲁长生记两大过。其弦外之音是再有一小过刘志远就会被开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