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11月1至11月3日,在这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日子里,“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来南昌了,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导向,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8位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大咖专家上了最新课例并做了专题讲座,让参会者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鸣亮老师和三年级的孩子一起探究《认识周长》。课一开始罗老师就让学生比较把长方形分割开的两个图形的周长,此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周长是什么?怎么比?……但罗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周长的定义,而是层层深入,不断说理由、讲道理,让学生自己探究比较这两个图形的方法,进而概括“周长是什么”,最后再通过格子图中两个不同图形再一次感悟了周长。整个过程罗老师都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周长的概念,而并没有花太多时间纠结周长概念。</p><p class="ql-block"> 接着,罗老师作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思考”的讲座。罗老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好奇的权利还给学生,要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积累素养,学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执教的是《苏步青教我们学数学》,这一节课是一节数学阅读课,独具特色。在这节课中,他以苏步青的数学成就和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以苏步青简介引入,渗透爱国等思政教育;通过几个小故事解读,又让课堂回归于数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思想与策略的存在,最后还给孩子们推荐了《神奇的符号》,孩子们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储老师指出传统的“学以致用”观念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直接应用,而忽视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后,储老师又提出了“用以致学”的全新教育理念,即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和探索欲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正宪老师讲授的内容是一年级新教材新课例《10的再认识》,让小朋友在数小棒的活动中,再认识"10",过程当中认识了"小位子",以此来让小朋友们利用“新约定”的计数方法,感悟十进制;接着启发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讲出10的新故事,让小朋友感受"1根"和"1捆","1支"和"1盒",哪个是大1和小1,初步建立以“十”为标准的计数单位;特别是借助“11”这个数中看似一样,但又不一样的两个“1”进行讨论,初步感悟“位值制”。</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结合新课标、新课本、新课堂,就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做了详细地阐述.她强调落实新课标有两个路径,90%的学科内部整合和10%的学科之间融合,在备课时首先要"依瓜寻藤,聚焦主题",再"顺藤摸瓜,建立整体结构"。吴老师精彩地讲解,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对于今后备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大单元、大观念的整体教学有了更深地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分数是怎样来的?》这节课,从《史记》中“陈平分肉”的故事引出平均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渗透了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新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线段图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进一步打开。特别是把肉的总量由1千克增加到3千克的时候,这道题目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贲老师就引导孩子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表示1千克,3张长方形纸就表示3千克,动手折一折,再平均分成4份,得出3个¼千克就是¾千克;再利用“孔融让梨”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思考被除数的变化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进一步推理出算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思考平均、不平均,为什么生活中都需要?都点赞?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明强老师执教《平移》一课。本节课紧紧围绕着四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什么用?还有吗?)展开了整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平移就是平行的移动。接着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带着学生探究平移方法,学生们从活动中感受到,线段的平移关键是端点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关键是顶点的平移。整节课没有课件,只是一块黑板,一条线段,一个方格图,就让所有的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平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打造了真正的魅力课堂。</p><p class="ql-block"> 接着苏明强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为主题进行讲座分享,苏老师对每个点进行详细解读,并对教学进程设计强调了四点:1.教学的基准设计;2.教学的生长设计;3.教学的延伸设计;4.教学的拓展设计</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俞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了小数的组成部分以及读写方法。通过“大宝”与“小宝”利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小故事,发现使用现有的单位“米”无法精确表达桌子的长度,由此展开了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他们都用了十进制来进行分类,巩固了学生对小数含义的认识,渗透了小数的来由。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感受到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闪烁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站在哲学高度、育人的视角阐明,让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知识后感受到“由表入理、由部分到全部、由所长到所短、由静入动”的哲学认知,进而悟出认识事物要“深刻、完整、全面和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理性、周全、包容、理解等思维与品质。“着手”于知识,“着眼”于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天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学习之路永不停止。短短两天,几位名师的精彩课程,让我受益匪浅,不只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教学理念的提升。今后该让学生如何学,将是我思考和努力前进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