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耕牛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长河中的历史现象。它是人拉、牛耕、农业机械化整个渐进过程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如今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村养的牛,其身份已发生质的变化,已由耕牛变成了肉牛。饲养方式除少数丘陵山区或个别边远地方尚存散放散养外,多为集中圈养,集约化经营。</p><p class="ql-block"> 本文主要回忆改革开放前,即大轰大嗡吃大锅饭年代,生产队耕牛的饲养与管理状况。</p> <p class="ql-block">(一)生产队耕牛的饲养规模。</p><p class="ql-block"> 牛是生产队重要劳动工具,是农民的宝贝,也是生产成本之一,饲养规模必须基本恰当,必须与队里的耕地面积、经济实力相匹配。</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家生产队共五十户人家,三百五十亩水田,一百余亩岗地,共养有五十头耕牛(含部分未成劳动力的小牛),符合“百亩十牛”这个基本规律,此规模既能较好满足生产基本需要,又有利耕牛休养生息,保持适当发展后劲,且不增加太多生产成本。</p><p class="ql-block"> 当然,经济实力强的生产队,耕牛规模可适当扩大,可谓牛强马壮,但当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二)养牛户的条件及责任确定</p><p class="ql-block"> 牛是生产队的特殊且重要财产。但耕牛的饲养只能分散交给农户去完成。</p><p class="ql-block"> 养牛户的基本条件:有闲余人力管理,农闲时放牛饲养,适当的栏舍,爱护耕牛的责任心,等等。 </p><p class="ql-block"> 老家生产队符合养牛条件的有三十来户,其中饲养二头的十来户。实践证明,有的户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有的则养得骨瘦如柴,因此,确定养牛户不能凭个人要求,要实事求是集体研究决定,并适时对不合格户进行调整。</p> <p class="ql-block">(三)养牛户的责任与义务</p><p class="ql-block"> 一是饲养。主要是每天放牛喂养,闲月及农忙闲暇时段,随时保证牛有人看护、不挨饿受渴,栏圈洁净干爽。</p><p class="ql-block"> 二是关注并做好牛的繁洐事宜。公牛适时去势(阉割),母牛配种,接生,小牛适时上笼头,一岁时穿鼻卷。.饲养母牛户,所生小牛长大后必须服从生产队调派新的饲养户的统一安排。</p><p class="ql-block"> 三是耕牛保护。包括防暑降温、防冻保暖、有病及时找兽医,特殊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并向生产队报告,等等。</p><p class="ql-block"> 四是负责小牛下地干活练习培养,一般小牛二岁左右开始训练,绝对不能养一头不会劳动的废牛。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要让它们服从管束,确实需要花一番功夫。</p> <p class="ql-block">(四)生产队给予养牛户的报酬</p><p class="ql-block"> 一是养牛记工分。黄牛每头每天记2分,水牛每头每天记4分(小牛一岁前不记分)。干牛粪每斤记1分。(注:当时成人主劳力劳动一天记10分)</p><p class="ql-block"> 二是提供秋冬牛的草料(稻草):黄牛200捆,水牛400捆(老家生产队以黄牛为主,水牛较少,仅二三头)每年秋收时,生产队统一安排将稻草堆放在养牛户门前或屋后。</p><p class="ql-block"> 三是队里在农忙时节为重点耕牛开“小灶”。主要是对于插秧整田犁耙造,秋播起板抄田任务重的重点力牛,指派专人喂养黄豆,豆饼之类,䃼充营养增强体力。</p><p class="ql-block"> 四是养牛户有优先用自家牛参加劳动的权利,这一方面有利于劳动期间对牛的爱惜又方便劳动间歇休息时的放养看护。</p> <p class="ql-block">(五)生产队耕牛的生老病死及补充</p><p class="ql-block"> 牛老死了,不论它作多大贡献,都会被剥了皮,牛肉分给家家户户。</p><p class="ql-block"> 仅靠自身繁殖,有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耕牛情况或突然减损,生产队一般会提前规划,适当在市场购买补充,确保不误农时。</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作者:施方青(老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