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七军团简介</p><p class="ql-block">高阜镇红七军团指挥旧址位于高阜镇曾氏宗祠,该宗祠始建于1737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整个宗祠分为4部分。大厅两侧展示的是在高阜指挥作战的红军将领;移步至展厅,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红七军团的建制沿革以及高阜的战时区域划分;第二部分介绍的资溪及高阜的游击战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则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的事件。 </p><p class="ql-block">1932年冬至次年春,金资战役告捷后,一块以资溪为中心的新革命根据地———信(江)抚(河)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1933年2月,中共资溪中心县委和资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县划为7个区,其中,高阜属于二区。</p><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成立中央苏区闽赣省,中心县委改为中共资溪县委,隶属闽赣省。高阜归资溪县委和资溪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建置不变。高阜区委带领全区各乡苏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和查田运动, 输送了优秀青年参加红军,开展了经济文化建设和群众运动。至今,在港口、上莒洲村组古墙上仍可发现当年红军驻扎时书写的标语和宣传漫画。</p><p class="ql-block">1933年10月28日,中革军委决定对红七军团进行调整,任命寻淮洲为军团长,肖劲光任政治委员。此后,红七军团编入东方军,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第二次入闽作战。</p><p class="ql-block">古色与红色故事在高阜村不断上演。无论是1933年7月15日凌晨发生的“资城事变”,抑或是发生在高阜境内的高阜游击战争,吴先喜、邱祖明烈士的英雄壮举,其间饱含的革命烈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却永远昭示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