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篇(09)

钧乐汇

晋朝简介 <p class="ql-block">晋朝(266-420年),分为西晋(266-316年)与东晋(317-420年)两个时期。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开始掌握魏国政权。266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280-289年,炎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了晋愍帝,西晋灭亡。内迁少数民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造成五胡乱华,</span>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胡人统治的区域。大量百姓与世族南渡。317年,皇族司马睿和过江的世家大族,建立起侨寓的东晋政权。北方是由五胡建立的十六国。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暂时得到巩固。后内部纷争不断,皇权衰落,多次发生叛乱和内乱。420年,东晋灭亡,晋朝也消失了。刘裕建立了宋,此后便进入了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b>斗富炫富:</b>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并热衷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p><p class="ql-block"><b>《钱神论》:</b>西晋人鲁褒所作的一篇赋。文章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这则材料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和道德沦丧。</p> 八王之乱 <p class="ql-block">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并使之掌握重兵实权。晋武帝死,痴儿子晋惠帝继位,大权落入外戚之手。贾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争权,杀骏,用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司马亮专权,贾后复使楚王司马玮杀亮,旋又杀玮。300年,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南风及其党羽,控制了晋惠帝,后自称皇帝,但不久后被其他诸侯王起兵讨伐。301年,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得以复位‌。诸王相互攻杀,至惠帝死,怀帝立,内讧长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战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严重破坏了生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span>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并乘机夺取政权,晋王朝被迫南渡。</p><p class="ql-block"><b>贾南风:</b>惠帝妻贾皇后,贾充之女。貌丑而凶,因惠帝痴而一度专权,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世称第一丑后。</p><p class="ql-block"><b>狗尾续貂:</b>司马伦废晋惠帝后自称皇帝。为笼络朝臣,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貂尾不够用,就用狗尾来代替。</p> 五胡乱华 <p class="ql-block">“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p><p class="ql-block">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304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p><p class="ql-block">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并融合了曾经代表正统的南朝,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p> 东晋·十六国 <p class="ql-block">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成汉、前赵等十六个政权,称十六国。</p><p class="ql-block">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十六国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并统一了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使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前秦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其后羌族、鲜卑族、丁零族等在关东及关中地区叛变,加上东晋的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北魏建立之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b>淝水之战:</b>苻坚统一北方后,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383年,苻坚不顾反对,南征东晋。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断流”。东晋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谢安提出要前秦军队稍稍后撤,以便晋军过河交战。苻坚认为在晋军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获胜,随即命令军队后撤。不料,当前秦军后撤时,有人大喊:“秦兵被打败了!”前秦军顿时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晋军乘机发动猛烈攻击,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淝水溃退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p> 王与马 共天下 <p class="ql-block">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p><p class="ql-block">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p><p class="ql-block"><b>祖逖:</b>东晋名将,民族英雄。祖逖为人豪爽仗义,与好友刘琨曾夜半“闻鸡起舞”,互相勉励。西晋末年南渡避乱,被难民推举为“行主”。313年,司马睿封其为奋威将军及豫州刺史,开始北伐。祖逖所部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成功恢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留下“中流击楫”、“威压王敦”等佳话。祖逖病逝后,中原百姓建立祠堂以示记念。</p> 王敦之乱 <p class="ql-block">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p> 刘裕北伐 <p class="ql-block">东晋自偏安以来,时常面临北方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404年,刘裕起兵讨伐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p><p class="ql-block">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 409年,南燕军队侵扰淮北,刘裕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创六朝版图最大的一个时代。</span>辛弃疾词中称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p><p class="ql-block">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