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上小学,历史课本上的画像是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头领陈胜,吴广为封面,尤其是大家是非常熟悉的陈胜,他是阳城人,也就是隶属今天的河南登封县东南镇内。陈胜祖上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种地为生,可是到他这一辈,恰好是秦王朝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对全国的统一,以正式结束战国长达200多年来的诸侯国战乱局面。</p> <p class="ql-block">由于秦王朝当时的社会处于苛政过于紧迫,导致民不聊生,“天下苦秦”的悲惨局面正孕育着一场新的变革。</p><p class="ql-block">陈胜从少年时为了养家糊口,就给别人当了雇工,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吃尽苦头到头来还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陈胜虽穷,却很有志气和胆识。</p> <p class="ql-block">燕雀怎知鸿鹄之志”这个耳熟广闻的故事就发生在历史上的这一天;陈胜和雇工们和往常一样,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干到中午时,烈日当空,雇工们又累又饿,陈胜便索性放下手中的农活,款步走到田埂上去歇息。同伴们见他这样便也跟着丢下农具,向他围拢过来。陈胜看着雇工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累得头都抬不起来,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他先是数落着生活的艰辛和朝廷的暴敛,然后突发感慨地说:“将来如果真的富贵了,咱们谁也不要忘记谁啊!”伙伴们听了陈胜的话,先是一愣,然后你看我,我看你,却以为陈胜是在痴人说梦话。</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个雇工苦笑着说:“我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力,能让家里人丰衣足食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富贵能降到我们的头上呢?”陈胜看人群里无知己可寻,叹了口气后自言自语道:“唉!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在场的人都以为他胡说八道做神仙梦,然后散去谁也不理睬他。</p><p class="ql-block">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王朝下令从阳城发900名贫苦农民去渔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密云西南驻守。而陈胜、吴广都在其中,而且陈胜吴广还被指派为屯长,他与吴广相处得很是投机。途中因遇大雨,被困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无法按时赶到指定地点。当时依照秦朝的律法,戍卒延误期限是要罪当处斩的。</p> <p class="ql-block">在时间和性命攸关的时候,情势万分紧急,陈胜和吴广私下商量:如今逃跑是个死,迟到延迟是个死,还不如举戈倒向为大计(即起义、暴动)即使也是个死,与其等死,还不如豁出性命,举旗暴动为黎民争命而死,死也死得其所。</p><p class="ql-block">陈胜认真听取吴广等人分析了形势,便带着广大农民胸有成竹地说:“天下苦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被赵高驯指为“鹿马不分”这样的人当皇帝,绝对是涂炭生灵,民不聊生,当皇帝的应该是长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谏秦始皇宽刑最后被奸臣以“皇命”逼杀自尽。有人说扶苏根本就没有罪,却被赵高与二世害死了。百姓只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p> <p class="ql-block">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多有战功,又爱惜士卒,在秦灭楚的时候已经阵亡,楚国人都很怀念他,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跑了。现在我们如果能借助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倡导暴动,天下响应的人必然会很多。”吴广听后非常赞成。陈胜、吴广为了知道事情的成败吉凶,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去找算卦先生占卜,并说是为了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而来。算卦先生迎合他俩说:“二位所卜之事皆成,而且有大功可图。尽管如此,二位是不是再去祷告一下鬼神!”陈胜、吴广听了卦意都很高兴,并领略到算卦先生是让他们借助鬼神的力量,去威服众人。但是在陈胜的个人生活中,他是个地地道道不喜欢读书的农民大佬。他也没有具体的战略规划,只有立志伸展之勇,却没有迂回统筹之智。</p> <p class="ql-block">于是,他听取别人意见,密谋了暴动前的具体行动。陈胜在“算卦先生”的精心策划下,一方绢帕上用丹砂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鱼肚子里,又暗地里叫心腹把鱼放到市场上去卖,戍卒们从买回的鱼中发现了这块绢帕,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天晚上,吴广派人冒雨躲到营地附近的神祠中点燃篝火,专门学着狐狸鸣叫,反复呼喊着“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隐隐约约听到这种震颤毛发的声音,都惊恐不安,也不敢入睡。</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大伙纷纷议论着丹书狐鸣之事,以为天神要保佑陈胜成就什么大事。本来就对陈胜有好感的戍卒们,现在更加亲近和敬佩他了。</p><p class="ql-block">陈胜、吴广见感服众人的行动已经奏效,“算卦先生”又进一步策划了暴动的时机。吴广利用押解戍卒的两个县尉官醉酒的时候,故意说自己要逃跑,以激怒他们来鞭打自己,引起戍卒的公愤。县尉官不知是计,先是用鞭子抽打吴广,尔后又拔剑威胁。戍卒们见屯长面临死的危险,都跃跃欲试前来相助。吴广见火候已到,乘机夺下县尉手中的剑,在陈胜的配合下,杀死了两个县尉官。陈胜站在高处鼓动说:“诸位在这里遇上暴雨,已经耽误了行军期限,按法令误期当斩。即使能侥幸活命,戍卫边关的人也是十有六七要死去。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难道那些王侯将相是天生有种的吗?”也就是今留传至今的经典语录“将相王侯宁有种乎?”</p> <p class="ql-block">陈胜的话说到了大伙的心坎上,数百名戍卒立刻沸腾起来,表示愿意跟着成就大事。陈胜袒开右臂向大伙宣布:“我们是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队伍,今天暴动是为了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的江山社稷。”接着,他命令把写有“大楚”二字的战旗竖立在刚刚堆好的土坛前,把两个县尉官的头颅拿来祭祀战旗,戌卒们排列在祭坛前发出山盟海誓,一致推举陈胜做将军,吴广为都尉。陈胜、吴广组编队伍,委派各级领兵头目,一举攻克大泽乡,起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政权。各地农民闻讯揭竿而起,纷纷响应,原来六国的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反秦。</p> <p class="ql-block">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只有半年时间就失败了,原因是陈胜的个人问题很严重,他在起义后,对和他一起起来的部下与长辈缺乏尊重,导致人心离散。在取得起义小胜后他又任人唯亲,赏罚不明朗,导致队伍内部问题百出。</p><p class="ql-block">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得到了天下农民的支持,但却没有争取到社会其他阶层的广泛拥护。起义军在攻占城池后,没有对当地土豪进行改造和安抚而是爆力打击和掠夺,得罪了贵族阶层……</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一次作战进攻中,陈胜终于死在了自己车夫之手,陈胜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流星划过天际。他也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在叹惜之余,要知道读书是助力立志之本,志向必与智慧必须并存,光有鸿鹄之志就如空有一身蛮力。只有读书增添睿智,运筹帷幄只在点滴之间。如果陈胜喜欢读书的话,也许他在历史中又会出现另一种不同的意景吧!这个如果只是假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