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 2024年10月30日,我们三个闲人如约来到了黄冈。<br> <br> 这次来黄冈的收获很大,游览了以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遗爱湖景区、孙权在鄂州建立的吴国遗址西山公园和红安将军县将军故里等等。<br> 这次黄冈旅游很愉快,得益于南丽娟的先生王局一路的陪伴和关照,也感谢老同学苏玉良与夫人陈老师的热情款待。</h3> <h3> 美丽的遗爱湖位于黄冈市区中心,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br> 《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颂扬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为遗爱”。<br> 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州人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西湖和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h3> <h3>遗爱湖的每一个景点,都出自于苏东坡的诗句!遗爱湖共有十二大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游了极小部分景点。<br> <br> 此景点是大洲竹影</h3> <h3> 东坡喜竹。初到黄州,便觉得黄州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美。同时他以竹明志,写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人生格言。</h3> <h3> 现学现用。何处无风景?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三人者耳!</h3> <h3> 顺道游至安国禅寺。这座寺院初创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由郡人张大用捐献地基,高僧惠立开山创建,始名为“护国院”。北宋嘉祐八年,宋仁宗皇帝赐额“安国禅寺”,沿用至今。<br> </h3> <h3> 北宋元年,苏轼客居黄州,因安国寺“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优美,苏轼在此“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终于走出了内心的樊笼,心境豁然开朗,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h3> <h3> 安国禅寺中的青云塔。此塔建于明万历二年。与鄂州西山隔江相望,成为古城黄州的一大名胜。</h3> <h3> 黄州的美食确实是美,味道另说。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h3> <h3>这是黄州烤鸭,可与北京烤鸭妣美!</h3> <h3> 感谢南妹妹和先生,感谢苏玉良同学。为了我们这次的黄冈之行,远在北京的南妹妹摇控指挥王先生安排我们的吃和玩,高规格接待我们这几个游神,并亲自兼司机与导游,让我们愉快的度过了在黄州的每一天。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去而人思之,此之为遗爱”在黄州的传承。</h3> <h3>遗爱湖内的一蓑烟雨景区,取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而命名。寒石林中的碑林刻有东坡的诗句,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那些优美的诗句,也可以欣赏到优美的书法。</h3> <h3> 三人行必有我师!</h3> <h3> 这些书法作品展中有些字是认不出的。这个石头上刻的字还认识几个,有些字回去后还得去对照一下诗中的原文。还有很多石碑中刻的字难认,就没有拍了。</h3> <h3> 芸香阁是黄州的一个美术馆,里面主要展示着苏东坡文化内容。但因周一闭馆,所以我们没进去。</h3> <h3>霜叶松风,层林尽染!秋霜为园内的植物开始涂上颜色。</h3> <h3> 耸立在水中的水杉,植物的多样性。</h3> <h3> 白天没游够,还得加班夜游。这也别有一番风景!</h3> <h3> 夜幕下的黄梅戏大剧院。</h3> <h3>看戏。好多年没有进过剧院了。</h3> <h3> 与黄州一江之隔的西山公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西山在鄂州,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一一今鄂州市区的西部,故名西山。<br> 西山虽然不高,海拔不到200米,但集雄险秀幽奇旷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名山,湖北省首批四大景区之一。</h3> <h3> 吴王避暑宫:是吴王孙权在西山的避暑读书的行宫。始建于公元221–229年。“昔日吴王避暑宫,三分割剧各称雄”。你以为人家是真避暑呀?人家是“遥看赤壁好鏖兵”!</h3> <h3>秀园:适合拍照片的好地方。</h3> <h3>武昌楼:武昌是孙权建权后“以武而昌”得名,你晓得了吗?</h3> <h3> 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出了61位开国将军,牺牲了14万多人。中国人民能有今天,离不开那些为革命奋斗的先烈和先辈们。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先烈们!</h3> <h3>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故居,是一间非常简普的农舍。室内陈列着一些农家人常用的物品和李先念做木匠的工具。</h3> <h3> 前国家主席董必武纪念馆:董必武是一位清末秀才,一生从事革命事业。</h3> <h3>喜欢董必武的这些娟秀的字</h3> <h3>开国元帅林彪的家乡</h3> <h3>林彪的堂兄林育南的故居,林育南也是我党早期的一个革命者</h3> <h3>林彪出生地:</h3> <h3>林彪就出生在这间小房子里面。</h3> <h3>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故里</h3> <h3>这是陈潭秋家的祠堂,里面供奉着陈氏家族的灵位。</h3> <h3>陈潭秋和董必武</h3> <h3> 这次旅游,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调节了我们的心情,还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在此,再次感谢我们的南妹妹及王先生以及苏玉良和夫人陈老师。(本文图片大部分来自陈建英的华为手机拍摄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