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漫步之大昭寺

清秋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进西藏的赤金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等众多珍贵文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p><p class="ql-block"> 话说明朝初年,宗喀巴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上书阐化王扎巴坚赞,倡言佛法治世之道,即以教义治心,戒律范行,以此而使僧俗大众,重视戒规,收心归治。</p><p class="ql-block"> 经权衡利弊,阐化王决定全力予宗喀巴以支持。第二年(1407),扎巴坚赞君臣,与宗喀巴召开了一个会议并议定于永乐七年(1409)初,在拉萨大昭寺举行大祈愿法会。</p><p class="ql-block"> 永乐六年,永乐皇帝专程派人赴藏,邀请宗喀巴赴京。但这时宗喀巴已全力以赴,在忙于筹备马上就要举行的大法会,实在无法应诏,只得上表辞谢不去。这一消息传出,倒使宗喀巴在社会上声望更隆。</p><p class="ql-block"> 这年秋天,宗喀巴百忙之余,应阐化王之邀,率领门下僧众五百余人,赴拉萨河下游的种不拢,为各寺前来的千余僧众,讲他刚刚著成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经期间,僧众一切往来吃住费用,全部由阐化王供给。阐化王并且也一同参加听经。借此机会,宗喀巴又在种不拢同阐化王进一步当面商定,来年大法会所需一切物资、人力乃至政治力量方面的支持,均由阐化王予以保证。</p><p class="ql-block"> 此时,一方面,为准备召开大法会,拉萨大昭寺殿宇,正日夜加紧进行修缮;另一方面,宗喀巴自己出面,同时分遣上首弟子,去止公、热振、阿喀等地,找所有与他有关系的寺庙、地方官员以及各界僧俗人等,广为募化,敛集资财,以备大法会使用。不久之后,所集物资,源源不断,运来拉萨,数量之大,有如山集。</p><p class="ql-block"> 秋末,宗喀巴又请来画师,以金银杂彩,将大昭寺中所有佛像,重行装饰;又重绘了全部壁画。又召集裁缝,用了大量绸缎绫锦,为诸佛像制作新衣,并制作了大量各式各样的幢幡等饰物。至该年冬末,诸事俱已齐备。藏历腊月下旬,宗喀巴自种不拢回到拉萨。</p><p class="ql-block">腊月三十日,已有八千余僧齐集拉萨。是日,寺内奉献,僧众布施,由宗喀巴师徒自行担任施主。</p><p class="ql-block"> 永乐七年(1409)的新年到来了。自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主持了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祈愿法会。各地赴会僧众,共达万余,前来朝佛看会的俗人,更有数万。这是一个全藏性的、不分教派、不分地区的大会。宗喀巴能够发起并且成功地主持这样一个大会,实际上表明他已经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领袖,一下子跃居全喇嘛教第一号人物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个大会,名义上创办人和主持者都是宗喀巴,但大会实际上的支持者和总施主是阐化王扎巴坚赞,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如果没有西藏最高当局的支持,要举行这种规模的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的。大会进行期间,招待各地来拉萨参加法会的僧俗官员和各色头面人物,以及主持一应事务性的工作的,也都是当地地方官员。</p><p class="ql-block"> 因此可以说,帕竹政权推出由他们一力扶植的宗喀巴来主持这个活动,实际上,却是大大地炫耀了一番自己稳固的地位和惊人的财富,并且买得了僧俗欢心,提高了自己声望,从而也达到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而对宗喀巴来说,他一生的活动,到这时,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