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唐代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意思是,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时间的缓慢流淌中,诗人以最质朴的数字为引,开启了春之序曲。从一到七,这看似单调的计数,却蕴含着对新春伊始的殷切期待。每一个数字,都是等待春归的一步,如同倒计时般,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万物复苏的节点。当 “万木生芽是今日” 跃然纸上,那是生命冲破寒冬束缚的宣告。这新绿的萌芽,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它是荒芜中的希望之光,是沉睡后的觉醒之力。在这寥寥数字里,我们仿佛能看到大地从死寂转向生机的伟大变革,能感受到那份对新生的敬畏与喜悦,宛如在黑暗中久候的人,终于迎来了黎明的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意思是,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去二三里”,似是不经意间的行程,却拉开了一幅宁静乡村的序幕。这渐行渐远的路途,没有匆忙与疲惫,只有悠然与惬意。“烟村四五家”,那轻雾缭绕下的几户人家,宛如世外桃源般,与世无争,静静伫立。亭台六七座,像是岁月留下的足迹,点缀在这乡村的怀抱中,诉说着古老而温馨的故事。而 “八九十枝花”,则是大自然最灵动的笔触,那绽放的鲜花,色彩斑斓,香气四溢,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每一个元素都相互交融,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忘却尘世喧嚣,只沉醉于这乡村的悠然诗意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黄鹂鸣翠柳”,那明快的黄色与鲜嫩的绿色相互映衬,黄鹂的啼鸣打破了寂静,宛如灵动的音符在翠绿的琴弦上跳跃。这声音,是生命的欢歌,是对美好世界的赞歌。“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色的鹭鸟在湛蓝的天空中翱翔,那整齐的队列,向着无尽的天空进发,展现出一种自由与高远的意境。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大自然最纯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句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纯净自然之境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自然之美所蕴含的无限力量,使心灵在这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世界中得到净化与滋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遥远天际闪烁的几颗星星,像是黑夜中的眼睛,半遮半掩,忽明忽暗,神秘而深邃。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却足以点亮这宁静的夜空。“两三点雨山前”,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如细丝般飘落,轻柔地抚摸着山前的土地。这雨不是磅礴大雨的肆虐,而是一种轻柔的润泽,像是大自然在悄声诉说着它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动静结合的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夏夜的独特气息,那是一种在宁静中蕴含生机,在平凡中透露神秘的氛围,让人心醉神迷,沉浸在这独特的夏夜雨中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宋代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意思是,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色三分”,他将春色具象化,赋予其可分的属性,仿佛春色是一位娇柔的佳人,有着珍贵而脆弱的美丽。“二分尘土”,这是生命回归大地的无奈,是繁华落幕的悲凉。那曾经绚烂的色彩、芬芳的气息,如今都化为了尘土,在风中飘散,如同我们逝去的青春和梦想,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忆。“一分流水”,则更添几分惆怅,那随水而去的春色,就像我们抓不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无尽的惋惜。在这简短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美丽的易逝,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凄美,如同在落花中独步,心中满是对逝去美好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意思是,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浓。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雨滴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不再是普通的声响,而是秋的使者。每一声都像是敲响了时光的警钟,宣告着秋天的来临,也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愁绪。“一点芭蕉一点愁”,雨滴在芭蕉叶上的滴答声,如同愁思的点点积累,越来越浓,越来越深。这芭蕉叶似乎成了愁绪的容器,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应是安睡的时刻,却因这愁绪而难以入眠,归家的美梦在三更之后仍在延续,这是对家的深深眷恋,是在漂泊中的孤独与渴望。在这雨夜中,愁绪如丝如缕,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游子的思乡之苦和人生的孤独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