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纪念馆

江河湖海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p><p class="ql-block">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它是由中国政府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该馆原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授禄街16号,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原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周总理指示重建新馆。</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 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和“中国现代画圣”。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以“盛产”文人、才子著称的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其父徐达章是当地知名画家,他精通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徐悲鸿自幼随父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17岁的徐悲鸿已是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任图画教师。</p> <p class="ql-block">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轰动国际画坛。</p><p class="ql-block">1940年春,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两地举办画展,随后赴大吉岭,创作国画《愚公移山》。</p><p class="ql-block">1951年,徐悲鸿带病去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画了许多民工肖像。准备创作巨幅油画《当代新愚公》。在构图期间,突患脑溢血,半身瘫痪。</p><p class="ql-block">1953年,徐悲鸿渐能起床行动,9月23日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他担任执行主席,主持会议,当晚,脑溢血复发,不幸于9月26日逝世,享年58岁。</p> <p class="ql-block">1953年,徐悲鸿逝世的当天,徐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位于东城区东受禄街16号的故居捐献给了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