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段家长的的主要任务 0--6岁:高质量陪伴。全身心投入。例如,不能玩手机,不能应付敷衍,不能控制,不能包办。可以一起玩游戏,做同一件事,家长心理上要回到和他同样的年龄阶段。 <p class="ql-block">7-14岁:高水平教练。引导不是替代,启发不是讲解,温柔而坚定,不是指责,呵斥,耐心等待而不是催促。这是父母需要学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正确的建议。</p> 15-18岁:尊重,平等。有事尊敬他的意见,有问题商量解决。 总之: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榜样的力量。衣着,身材,环境,言谈举止,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工作态度这都是孩子学子的榜样。父母不能吵架,要和睦,气氛和谐。彼此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要总是盯住对方的缺点,互敬互爱。 <p class="ql-block">各阶段的关键期:0-3岁10个敏感期</p> 1、视觉敏感期(0-6个月)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光线的追逐,他怕黑,爱看光线变化、明暗交接的地方。他眼部的视觉神经和细胞通过不断地接受光感刺激,从而迅速发育成熟。 护理贴士:白天时拉开窗帘,使室内光线充足、视觉明亮;晚上要关灯睡觉,平时可以多给宝宝看看黑白视图卡片,有利于刺激视觉发育。在开电视或使用手机时,避免屏幕光线对宝宝的视觉产生影响。 2、味觉敏感期(4-7个月)宝宝的味蕾已经发育得相当不错了,正是味觉感官最灵敏的时候,他乐于感受各种不同的味道。有趣的是,宝宝看到大人吃东西时,会表现得特别感兴趣,甚至会流口水。 护理贴士: 宝宝6个月左右可添加辅食,但不宜添加任何调味料,以免对他敏感稚嫩的味蕾产生刺激。当宝宝初尝适应辅食后,可以慢慢给他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促进味觉发展,还能避免将来挑食。 3、爬行敏感期:7-9个月是孩子“爬行敏感期”,如这个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把握,以至于孩子“错失良机”。错过敏感期,后续训练效果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永远也无法再弥补缺憾! 4、口腔敏感期(4-12个月) 宝宝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不管是什么,只要手和嘴能够得着,他都想要放进嘴里尝一尝。表现得爱啃咬东西,爱吮手,爱咬人,流口水等。 护理贴士: 准备一些磨牙棒或牙胶,没事时给宝宝咬一咬,刺激口腔发育,还能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此外,宝宝入口的东西要格外注意,避免误吞,材质要安全,并确保清洁卫生。 比如吃手吃脚是对身体的认知,了解身体的组成部分,吃其他东西,是在感受大小、软硬、味道、形状,建立对事物最初的认识。 当宝宝处于口欲期时,大家千万不要阻止其探索行为,维持好卫生,将家中危险品收起来,尽量为宝宝营造好的“探索环境”即可,以免错过口欲期,使宝宝养成吃手的习惯。 5、手臂发育敏感期(6-12个月) 宝宝爱乱扔东西,不管什么到手都使劲往外扔,还显得特别兴奋。他的手臂在无休止“投掷”训练中变得越来越有力,手眼动作也越扔越协调。 护理贴士: 这于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不错的运动,对手、眼、脑和上臂肌肉发展都相当有好处。所以,家长只需把贵重和易碎的物品收好,然后陪着宝宝一起尽情地玩投掷游戏吧。 对此我们应该给宝宝更大的“施展空间”,准备一些便于抓握的手指食物,比如丸子、饼干、面包等等。其次我们还可以给宝宝做抚触按摩,准备一些不同材质、触感、形状的玩具,帮宝宝锻炼精细动作能力。 6、肌肉发育敏感期(1-3岁)宝宝能坐起来绝不想躺下;能站起来,绝不想再坐着;能走动时,绝不想原地待着。一岁以后的宝宝,渐渐掌握行走、奔跑、跳跃等本领,喜欢到处去探险,一刻也不停歇。 护理贴士: 宝宝活泼好动的年纪,家长要给予他充分的探索空间,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尽可能多地进行肢体运动。还可以陪他一起做游戏运动,使身上肌肉得到训练,增进亲子关系,平衡左右脑发展(左右手,左右腿)。 7、细微事物敏感期(1.5-3岁)对细小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再小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比如小石头、小虫子、树叶、线头、纸片等等。他经常把细小的东西捡起来,递到爸妈手里。 护理贴士: 这个时期可重点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多买一些益智类玩具,比如积木、乐高等,满足宝宝的敏感需求,让宝宝越玩越聪明。但要注意,防止宝宝被细小的东西伤到,或者放入嘴里。 8、语言敏感期(1.5-2.5岁)宝宝变身成小“话唠”,经常自言自语,还会鹦鹉学舌,反正就是说个没完。 护理贴士:平时多带宝宝读绘本、讲故事、唱儿歌等。生活中多与宝宝对话,多开口终究是有益的。宝宝可能还学会说脏话,家长注意语言环境,但也不必反应过度,行为淡化就好。 在引导宝宝度过语言敏感期时,对以下3点要多加注意: <p class="ql-block">1).多与宝宝聊天,丰富的语言刺激是让宝宝语言启蒙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2).避免一直使用“宝宝腔”,当宝宝学会一些简单的发音后,用正常的语调、语气与其交流,为宝宝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p> <p class="ql-block">3).给宝宝表达的机会,适当利用疑问句,多为宝宝营造表达的机会,满足其表达需求。</p> 9、自我意识敏感期(1.5岁-3岁) 就爱说“不”、“我不要”,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任性、倔强、不听话,事事与你对着干。 护理贴士: 宝宝意识到自我的独立性,处于建立你、我、他三者关系,确立物权关系的过程。在不违背原则前提下,家长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行为,允许他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帮助他顺利度过敏感期。 10、秩序敏感期(2.5岁-3岁) 对事物的秩序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希望每一件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每一件事情都有固定的顺序等。 护理贴士: 破坏宝宝的秩序感,会让他产生焦虑、对抗情绪。此时正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时机,引导他自己收拾玩具、帮忙收衣服、整理书架等。对于超出宝宝预知的变化,最好提前告知他,让他更容易接受也更安心。 应对宝宝的秩序敏感期,我们应该多鼓励其进行生活体验,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尤其当宝宝因为秩序被打破被哭闹时,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此时多多安抚,帮宝宝恢复原有的秩序,才是最佳处理方法,只有把握住秩序敏感期,才能为宝宝建立安全感,长大后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方法。 埃里克森的八大人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