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江城、巴陵、庐州之行 — 湖北武汉篇

旗海莫盐

<p class="ql-block">  武汉</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七日下午离开南昌,傍晚来到了武汉,武汉是这次旅行的第二站。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超大城市。武汉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人口1377.40万人。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省治,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是国家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十八日,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出来,已是下午二点,接着又去游览了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历史上黄鹤楼屡毁屡建,最后一座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1800多年来,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不可或缺并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黄鹤楼依山傍水,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历代不绝的名家赋咏,使黄鹤楼平添了诗情与浪漫,成为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楼。 我从南门进入黄鹤楼景区,一路欣赏一路前行来到黄鹤楼主楼,黄鹤楼真美。坐电梯到三楼,又登到五楼,放眼四望,江城武汉尽收眼底。余兴未尽,晚上七点再次进园,黄鹤楼灯火璀璨。登上黄鹤楼看夜景,武汉太美了,黄鹤楼光影秀真精彩。出来旅游,放松心情,我玩了个够。</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十八日,我来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辛亥革命博物院是湖北省、武汉市为进一步整合辛亥首义文化资源、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品牌,于2022年3月在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整合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南、北院区共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1.2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公元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第一枪”,并一举成功。义声所播,举国响应。帝制终结,民国肇建。武昌成为走向共和的起点。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一举倾覆了清王朝260余年的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从此,中国社会绵延20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开始蹒跚却坚定地走向共和。百年演进,世纪递嬗。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将永垂青史,并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  东湖风景区 </p><p class="ql-block"> 十九日游览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也叫东湖风景区。武汉东湖风景区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其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东湖风景区以东湖为核心,景区面积有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和珞洪6个片区组成。曾经屈原泽畔行吟,刘备磨山祭天,李白放鹰台题诗;毛泽东主席48次视察,64个国家的贵宾留下足迹。历史的一次次留痕,日积月累出东湖的“名湖气质” 。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了东湖风景区的听涛景区。听涛景区是个狭长半岛,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东湖最大的湖泊郭郑湖的西北岸。其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第一个开放的景区。在景区里漫步:放眼望去,半枯的荷叶,在阵风里摇曳;侧耳倾听,涛涛的湖水,拍打着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湖中不时有游船穿梭而过;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沧浪亭、鲁迅广场、湖光阁等一一过目。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中到了该回酒店的时候,游兴未了。</p> <p class="ql-block">  武汉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连接武昌和汉阳城区,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总设计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并得到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大桥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由三联九孔跨径各为128米的连续梁组成,共长1155.5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上层为宽18米的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宽2.25米的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市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武汉长江大桥见证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19日从东湖风景区回来,我带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又游览了武汉长江大桥。站在大桥边观看,武汉长江大桥蜿蜒跨越长江,桥身高悬,气势磅礴;长江水面波涛汹涌,生生不息,奔腾向前。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江大河的壮观美丽,中国人民的智慧担当。</p> <p class="ql-block">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动车与黄鹤楼同框。</p> <p class="ql-block">  列车驶过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日,我们游览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于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中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武汉植物园分光谷园区和磨山园区,因其分工不同,光谷园区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我几经周折,总于来到磨山园区。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鲁磨路1号,东湖之滨磨山南麓。是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面积为886亩,为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 </p><p class="ql-block"> 在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游览,从水生植物区开始,一路欣赏,一路前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荷花睡莲品种展示区、菊花圃、常绿针叶林,猕猴桃园、热带雨林温室展馆,走走停停,基本挨个儿都看了,涨了见识,植物王国真奇妙,保护我们的家园有多重要。</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22日,上午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在武汉站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座落在美丽的武汉东湖之滨,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展示荆楚文明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53年湖北省博物馆成立,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迁于东湖之滨。2007年,博物馆二期工程建成,2021年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湖北省博物馆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极具鲜明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特色,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其场馆按照南主馆、北主馆以及东、西两个独立展馆的格局进行总体布局。 </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器类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三座宏伟的带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令人耳目一新。看湖北省博物馆主要是来感受一下八百年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荆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湖北省博物馆展品丰富,在看到的众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了。这两件文物一件是荆楚音乐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荆楚军事工艺的代表文物。曾候乙编钟保存之完整,气势之磅礴令我震撼。越王勾践剑饱经岁月风尘,剑身保存完好,剑锋仍然犀利, 实属难得。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讲堂。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通过历史遗物对荆楚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编钟。</p> <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践剑。</p> <p class="ql-block">  制 作:老 杨</p><p class="ql-block"> 制作于:2024年11月 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