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古镇,原名南乐堡,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以道观“上元观”而得名。古镇北依汉水、南屏巴山,占地324亩,起于唐末宋初,为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5年)邑人进士、江西巡抚张凤翮倡建,距今近400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镇•汉水商堡”之美誉。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们一行于2024年11月4日跟随猫王旅行团队游览完汉中湿地公园后游览了此地。原来,我们不理解这个古镇,但实地游览之后才知道,上元观古镇是集古建、红色、商贸、美食、民俗、宗教六大文化于一体、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豆腐制作技艺”和“汉中面皮”的发源地。尤其遍布古镇的商铺大多数属于古老的原汁原味的商业门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几个朋友还登上东门城楼,仔细观看了上元观古镇的基本布局,据说呈“龟”形,象征吉祥、长寿、平安,两纵六横四街十九巷分布均匀,拥有大量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遗存。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古镇所处的乐丰村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古镇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我们是从北门进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北门首先被一组组反映当地民俗风情的雕塑所感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军井的来历。1932年12月10日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南渡汉江到达上元观,12﹣13日在上元观分别召开了党团员会议和军民大会,做出了进军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红军驻扎上元观期间,因古镇进驻了大量的红军战士,原来古镇内有三口古井供居民饮水,其中三水桥井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远远满足不了镇上居民和红军战士的用水需求。见此情景,为了不给古镇居民增加用水负担,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利用开会和工作间隙,亲自率领红军战士连夜修缮了三水桥井,解决了红军战士和古镇居民的饮水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红军撤离上元观进军川北时,镇上的居民用竹筒和葫芦做成的贮水罐灌满了清冽甘甜的井水送到红军战士手中,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军走后,镇上居民为了纪念红军在上元观时期和百姓的鱼水深情,将原三水桥井改名为"红军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还是一个还是古镇。 1932年12月11日,红四方面军全军14400人夜渡汉水进抵上元观地区,终于摆脱了长期被敌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12日,方面军总部在衡家老字号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史称"上元观会议"。会上,中共陕南特委和城固县委汇报了陕南及城固党组织近年来的发展和活动情况,介绍了汉中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国民党驻军等情况。红四方面军领导检查和总结了西征途中出现的部队减员等问题,对中共陕南地方党组织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分析和讨论了在汉中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廓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13日,在校场坝召开军民大会,两千多名群众参加,徐向前总指挥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讲红军的主张,号召群众踊跃参加革命斗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色古香的金银匠加工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秉钧烈士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9年春,刘秉钧邀约同窗挚友王俊卿、李勉斋等同学出外求学,他们先到西安、后去北京,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求学期间,五四运动爆发,他属中学。在求学期间,五四运动爆发,他毅然加入到游行队伍的行列,在革命洪流中接触了社会,受到了锻炼,产生了忧国忧民、反帝爱国的思想,立下了追求真理、改造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远大抱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2年,刘秉钧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上海南方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上海南方大学、文治大学求学。在求学期间,他受共产党员倪羲抱的培养和介绍,于1923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汉中籍第一位共产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秉钧同志入党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创办进步刊物,领导学生参加"五卅"运动、领导上海法租界工人参加三次武装起义和群众罢工运动,曾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区法租界部委书记、中共法南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候补委员等职。1927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1931年英勇牺牲于狱中。1982年刘秉钧被陕西民政厅、城固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古镇特产豆腐乳,我和朋友都慕名买了一些给家人品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古镇东门城楼,我和朋友们一起登高远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元观古镇城外原野,秋意浓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