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几位朋友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航天博物馆。这里不仅是一处展示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历程的重要场馆,更是一个让我们深入了解国家科技进步与辉煌成就的地方。一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的壮观情景,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p> 这是钱学森等众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p class="ql-block">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我被一面蓝色背景墙上的文字展板所吸引,“高瞻远瞩的历史性决策”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总结,更是对无数航天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肯定。继续向前,我看到了运载火箭的相关介绍,背景墙上“在发奋图强中创业”的字样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让人深刻感受到航天事业背后的艰辛与不易。</p> 第1部分,在发奋图强中创业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来到了一处展示板前,上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和技术成就。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每一个里程碑都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时间线上的文字记录了自1970年以来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里程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红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试验船”的成功发射,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的空间站建设能力。</p> 第2部分,在艰难曲折中拼搏 第3部分,在改革开放中壮大。 第4部分,在创新发展中跨越。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展览馆内,摆放着多个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三甲”、“长四乙”等多款大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以及一些小型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景象。这些火箭模型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p> 第5部分,在强国建设中奋进。 <p class="ql-block"> 一面巨大的展示墙上,写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墙上展示了五种不同型号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迈向新的高峰。这些火箭的研发与成功首飞,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更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迎来自己的空间站”,这面蓝色背景墙上的红色大字让我心潮澎湃。下方的文字介绍讲述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与重要意义,让人不禁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 蓝色墙壁上写着白色的大字:“航天精神”。包括“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等。这些简洁有力,概括了所有航天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p> 导弹武器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和化身,具有不同于一般进攻性武器的突出特点,尤其是其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的显著特性,使其成为了具有超强进攻性和强大威慑力的武器,成为了维持战略平衡的支柱、不对称作战的主角和“撒手锏”、信息化战争的主战装备、实现精确作战的必备武器、各类武器平台作战能力的提升器、现代作战防御系统的主要拦截器等。 <p class="ql-block"> 一个黑色圆顶物体吸引了我的注意,顶部有许多圆形开口。虽然我不清楚它的具体用途,但它独特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或许这是某种实验设备或是航天器的一部分吧。</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内展出的多个大小不同的火箭模型让我目不暇接。每个模型旁边都有详细的介绍文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航天器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整个展区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现代化科技感,让人对国防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p> 东风系列导弹武器突出的性能特点是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强。 导弹发射车跨越天安门的画面。 我国有各种类型的导弹,潜舰导弹、空舰导弹、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地地导弹、舰地导弹、空地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舰舰导弹、空舰导弹…… 我国的几次重大阅兵…… <p class="ql-block"> “运载火箭”的介绍文字让我对我国共研制的不同类型的运载火箭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早期的长征系列到新一代的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每一款火箭的成功首飞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此外,民营航天领域的发展也为我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一枚巨大的火箭模型矗立在一个展台上,它那庞大的身躯和精致的细节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对航天科技的展示,更是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勇气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一个空间站模型悬挂在天花板上,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太空。看着这个模型,我不禁想象着未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开展科学实验、探索宇宙奥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天花板悬挂着一个大型的空间站模型,背景是一面巨大的中国国旗。这一幕不仅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后的组合体结构。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 一个空间站模型悬挂在空中,背景是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国旗上方还有一面党旗。这个场景不仅纪念了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也体现了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进步。</p> <p class="ql-block">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模型被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通过灯光照亮。这款新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再次证明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劲实力。</p> <p class="ql-block"> 展示板上写着“返回舱”,下方是一个白色的展示柜,里面放着一个银色的圆柱体。这个返回舱见证了中国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的瞬间,是航天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模型的独特外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这款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的研发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 展示了几种不同的火箭模型,包括长征二号F、“神舟”飞船等。这些模型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航天科技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面巨大的中国国旗悬挂在空中,下方是一个逼真的空间站模型。这一幕不仅让人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 一幅描绘太空舱内部环境的艺术作品让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透过圆形窗口,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与山脉相映成趣的画面,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这是航天员刘洋在太空睡舱模型。</p> <p class="ql-block"> 一个穿着白色宇航服的人体模型静静地站在那里,头戴黑色面罩,身穿印有“中国航天”标志的衣服。它仿佛在诉说着航天员们为了实现飞天梦想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 一组火箭模型的照片展示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规模和技术实力。其中一款名为“长五B”的火箭模型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比10,可见其尺寸之大。这些火箭模型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一件航天员穿过的宇航服实物展品被安全地保护在一个玻璃柜里。这件服装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在外层空间中的特殊条件,并配备了必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以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看着这件珍贵的展品,我不禁对那些勇敢的航天员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一组火箭模型的照片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长征系列到如今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火箭模型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进的见证。</p> 这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有关介绍。 这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模型。 这是北斗导航系统介绍。 这是人造卫星有关介绍。 这是通讯卫星有关介绍。 这是航天服。 这是古代火箭的有关介绍。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这是航天人的有关介绍。 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 我国有关探月工程的成果展示。 中国火星探测成果丰硕。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21年5月15日0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器顺利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天问一号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的科学探测,实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