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p><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校2024年10月31日举行新教师“亮相课”。</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明媚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大自然也在期待着一次心灵的邂逅。今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一同走进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公开课,由黄玲老师带来的——《搭船的鸟》。这不仅是一次文字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飞翔,让我们一起在文字间寻觅那份纯真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搭船的鸟》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该单元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为主题。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p> <p class="ql-block"> 课前,黄老师精心“磨课”。“磨课”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着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是我们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的体现。磨课,就像匠人雕琢艺术品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雕琢每一堂课。它不仅仅是对教案的反复修改,更是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全方位打磨。每一次的试讲,每一次的反思,都是向完美课堂迈进的一大步。黄老师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接受同事们的建议,将这些宝贵的意见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高效。</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即将绽放教育光彩的公开课前夕,我们不仅仅见证了一位老师的辛勤耕耘,更感受到了团队间无私互助的温暖力量。在这里,特别要感谢那些默默站在幕后,用智慧与热情为公开课添砖加瓦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智慧的灯塔,在教案的每一个细节中倾注心血,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每一处细节,确保知识的传递既严谨又生动;他们,是创意的源泉,为课堂设计增添了无数灵感火花,让教学内容跃然纸上,变得鲜活而引人入胜;他们,是坚实的后盾,无数次的模拟试讲中,他们耐心倾听,细致点评,用宝贵的建议为公开课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p><p class="ql-block"> 这份帮助,超越了简单的同事之情,它是教育情怀的共鸣,是对卓越教学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伙伴,我们的公开课才不仅仅是个人风采的展示,更是团队协作、智慧碰撞的璀璨成果。</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课堂导入以一年四季、一鸟一兽、一花一草等视频素材引入单元学习要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引导学生初步进行观察,拉近学生与“观察”的距离,以此切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单元主题。</span>在开课之初采用学生齐读课题及情境渲染的方式进行导入,同时顺势讲解课题中的生字“搭”的书写要点。在引导学生读会认的字的时候,特别强调了鹦鹉的后鼻音。当学生读“静悄悄”时,引导学生们读得轻一些,读出静的感觉。讲解“啦”这个多音字时,区分了用于拟声词及句末语气词时的情境,具体细致。书写“翠”字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再出示小口诀,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书写要点。接着教师范写,生练写,师点评,步骤完整,讲评完全对应口诀,教评一致。在进入课文内容后,黄老师带领孩子聚焦课文第一、第二个自然段,让孩子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黄老师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作者从整体对翠鸟进行观察。之后又提问学生: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哪几个部位?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动物外形的顺序,那就是从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并做到了学练结合,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黄老师对自己刚上完的课进行说课,黄老师说到自己的教学环节,说到自己上课时的困惑和不足。黄老师在思考今后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素养。周琦俊校长及语文组的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同年级的李姝老师也对年轻的黄老师认真准备教研课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只有多磨练,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有提高。李老师认可黄老师教学中重视教学评一致性,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细致观察,黄老师整节课就教孩子如何去细致观察,用评价促教,以评价促学。</p> <p class="ql-block">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赣州金星小学的老师们必定会将教研的收获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学习探索。未来,道阻且长,我们将攒足精神,聚力生长,逐光而行,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黄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审(校)|周春丽 黄敏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校)|江丽娟 邓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校)|周琦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