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游南京(二)

驾着夏利追大奔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门东古镇 古城墙 大报恩寺篇</b></p><p class="ql-block"><b><u>老门东古镇</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门东,是南京老城南的古地名,也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主体所在。南京城南,以中华门为界,门以西叫门西,以东叫门东,因其历史悠久,故称“老门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门东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底蕴丰厚,传统风貌犹存。其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门东牌坊最为抢眼,古色古香,高达17米的牌梁柱和坊额上石雕精美,内容包括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基座上的抱鼓石敷设了情美的石刻云纹,厚重典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牌坊正反各有一副楹联,正面,“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22个字,道尽千年历史沧桑。反面盈联写着“半壁门东回照诗书礼仪,二弯淮水摇来灯影桨声”,概括了老门东的习俗传承,画龙点晴地勾勒出秦淮河孕育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b><u>明城墙</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1353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听取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于1366年开始修建明城墙,共调动了20多万民工,动用3.5亿块城砖,耗费黄金600万两,历时28年方才完工。明城墙全长35.3公里,直到2024年,仍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p><p class="ql-block"><b><u>剪子巷</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门东大门外两侧的路,叫剪子巷。东起小心桥东街,西至膺福街,长近千米,宽近四米。明初,此处为兵器仓库,仓内多储存箭簇,所以被称为“箭子巷”,后讹传成“剪子巷”。清代有崇义书塾,又有普育堂、育婴堂等慈善机构。民国时期有南京市救济院、妇女教育总所、妇女教育二分所孤儿院、育婴所、游民习艺所、养老总所等机构设于此。1950年剪子巷与藏金桥、小英府、仓门口等巷子合并称为剪子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老门东还有举不胜举的人文景观和市井文化,如箍桶巷、边营、中营、三条营、积善里、上江考棚、张家衙、新民坊、芥子园、傅善祥旧居、惜抱轩等等。无疑渗透着古城的文化气息,所以其中有不少是数次下“金陵”的游客。</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u>大报恩寺</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其前身是东吴时期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始建于1412年,历时19年建成,耗资248.5万两白银。‌ 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高达78.2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其前身是东吴时期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始建于1412年,历时19年建成,耗资248.5万两白银。‌ 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高达78.2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现已成为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的老门东古镇,既有南方江南古镇的相同点,也有本身的自身特色。桥水搭界,棚船穿梭,两岸灰墙白瓦,借助秦淮河的水系,滋润着两岸百姓的生活,行成了独有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门东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这里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明清时期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和手工业集散地。‌</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这里形成了行列式街道布局。明朝时期最为繁荣,基本保留着明清街道的传统风貌格局。清末以后,老门东逐渐演变成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街区内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复建了传统中式木质建筑和马头墙,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主要景点包括门东牌坊、明城墙、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老门东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还融入了现代商业和娱乐元素。街区内有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式博物馆,引入了名人工作室、百年老店、文化娱乐、古玩会所等,成为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景观于一体的文化街区。2023年,老门东街区作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的特色街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南京的古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是明朝初年应天府都城的京城城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规模在全国现存的古城墙中是最大和最全的。</span></p><p class="ql-block">城墙全长35.267千米,其中地面遗存为25.091千米,遗址部分10.176千米,城墙现状基本完好类的总长度为22.425千米,城墙现状遗迹类总长度为2.666千米;城墙最高26米,城墙顶部最窄处为2.6米,最宽处19.75米。城墙现存护城河全长为31.159千米,城墙与护城河间距最宽处为334米,最窄处为9米1。城墙开十三座城门,现存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清凉门、石城门和重修的朝阳门(中山门)。南京城墙是中国城垣史上最大的一座砖城,也是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之一,是14世纪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备注:(文中部分释义的文字来自于网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