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大杠”碾过的岁月

吉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着灿灿的初阳,匆匆地走着。一辆二八大杠从前面的楼道闪出。高大父亲轻松地蹬,年幼的男孩背着书包头靠父亲宽厚的背,稳稳地跨坐在后架上。晨曦中的父子俩成了生动的剪影,定格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熟悉的画面,让时光倒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那地走是主要出行的时代,骑上一辆二八大杠,绝对是人群中最靓的仔。它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拉货、驮人,随处可见它们的踪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贩们在后面架子捆上几根木棍,绑上货架或挂上筐子,放入物品,走街串巷,灵活方便,没有到达不了的村落。过节走亲访友,孩子坐在前面的横杆上,娇妻手提礼品坐在后座架上,男人卖力地蹬。虽有点费力,但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免受挤车和倒车之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后的我,二八大杠在我的成长道路中留下深深的车辙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的二八大杠是八十年代初,父亲的战友从上海帮忙托过来,永久牌的。当年绝对算得上是自行车中的“大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看着锃亮的钢圈,灿黄的“永久”牌标,不住的感叹道:“啊,再要方便许多了!”自此,在通往县城的石头公路上,回老家的相间小路上,父亲总将二八大杠蹬得风风火火。每次用过自行车后,都要用专用抹布将车上上下下擦个遍,盖上一块旧床单,就这样一尘不染地停在专属车位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头几年,这辆车是父亲的专属坐骑。母亲不愿学骑,若需出行,父亲便鞍前马后的,学骑也就不那么必要了。那时的我,没少直着眼睛羡慕父亲。看父亲如马踏飞燕般自如地后跨上车,或灵巧地前勾腿上车,再潇洒地左右摇摆几下,一溜烟地消失在路的尽头。我暗下决心,等我长高点,一定要学会骑车。那我就是脚踩风火轮的哪吒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盼着、盼着,我终于比车子高出一个头,两手把车头,能推得稳稳的。我就从靠车开始学,把左脚踩在踏板上,右脚轻轻地蹬地,让车子缓缓前滑。起先,前滑的距离很短,车子也控不稳当,多次人仰车倒。但为了那潇洒的背影,再痛都值得。没过几日,靠车已熟练,我就壮着胆子,将右腿穿过三脚架,可就是这一伸腿,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哐嘡”,人仰车翻,着实生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顾不得疼痛,扶起车,校正车头,继续练。仅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没有他人的指导,更没有扶后座的悉心呵护,一次又一次地摔倒,爬起来再骑,再摔。破了皮,流了血,没有哭疼喊累。就这样摔摔打打,大概一周左右,父亲的二八大杠就成了我的座下骑。从此,原野上多了一个腿跨三脚架,卖力蹬车的假小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日,趁父亲不在家,我又偷拉车子出去与小伙伴们在学校操场溜圈。不久,我们便不满足操场的平坦,有人提议到外面公路去练练。这一大胆的提议,立马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于是,车头一拐,一行人“呼啦啦”地冲向公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大的我们,瘦小的身躯附在庞大的大杠上,斜着身,努力地蹬。在一段U字形的公路上,冲上下坡。几个来回,各自散了回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家的途中,有一段下坡,虽不很陡,但较长。我自觉经过U形坡的洗礼,可以轻松拿捏。于是乎,任由车子自由下滑,享受风在耳旁呼呼而过的飒爽。当察觉太快时,似乎超出了我的可控范围,我慌了神。情急之下,扣死刹车,但还是没能改变冲下近一米高断坡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啊……”我紧闭双眼,大喊着,脑海中闪过“这下要被摔死了,听天由命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待我睁眼时,我却完好无损地手把车头,两脚跨地,坐在三脚架底部,没有车毁人亡的惨烈。真是祖宗保佑!四下看看,还好没人看到,否则有人去父母那里告上一状,必定会有一顿“水牛棒”伺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与二八大杠的第一次冒险。还有一次是骑一条不熟识的路,经过一村庄带点斜坡的弯道,没把控好速度,直接撞上路旁的房墙上。着实体验了一把“撞南墙”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迅速地增长。骑车,也从三脚架跨骑变成坐骑,前勾或后跨式上车也能灵活运用。因此,也被父母安排到5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读书。还特地配了辆女式自行车。但我还是喜欢骑父亲的二八大杠。因为大车子骑行,速度快,稳当,可以玩“双放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放手”,顾名思义就是手不持车把骑车。一次放学途中,吹着口哨,“双放手”耍酷,被父母同事看到。几天后,母亲下班回家诘责道,听说你双放手骑车!你一个女孩子,怎能这样骑车!……男孩子能这样,我为何不能!天生反骨的我,扔下这句话,就跑出门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年后,我由小学升到县城中学,来去学校只能赶公共汽车。一个月回家一趟,骑车的机会就少了。而父母则会在周末骑车赶上十五公里的路,到学校探望。父亲骑车驮着母亲,带上我们爱吃的菜,赶在吃中饭前到学校。匆匆聊上几句,他们便上街买些东西,赶上三十里地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壮硕的父亲有劲地蹬着,年轻的母亲笑盈盈地坐在后座,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生活,憧憬未来。阳光之下,璨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的美好,应该就在于此吧。坐在自行车上,前面有个珍惜你的人,生活的轮子向前不辍。虽辛苦,然而有盼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父亲的“永久”也破旧了,闲置在墙角。不久,当废品卖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后,我也曾憧憬过二八大杠上的爱情生活。可谁曾想,社会迅猛发展,自行车被快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车和小汽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曾经的二八大杠,载着我的童年,载着我的憧憬……留在了记忆深处,碾出深深的车辙印。“哒、哒、哒…”链条带动齿轮清脆的声响,时常响在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