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四塔 塔之瑰宝

老知青王

正定,有四座古塔,均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它们是古建筑群中的瑰宝,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标志性建筑。<br>这四座古塔分别是:<br>天宁寺凌霄塔,俗称木塔。<br>开元寺须弥塔,俗称砖塔。<br>临济寺澄灵塔,俗称青塔。<br>广惠寺多宝塔,俗名华塔。<br>这四座古塔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见证。<div><br>1. 天宁寺凌霄塔:位于正定县城内大众街,始建于唐咸通初年(公元860年)。始建于唐代,宋元明清均进行过大修,因建塔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塔为九层,高41米,仍保留金代风格。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有木质通天柱直达塔顶,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例证。游客可以登临塔顶,俯瞰正定古城的美景。<br></div> <div><br></div><div>2. 开元寺须弥塔:位于正定城内常胜街,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塔高40.5米,造型和结构独特。第一层门楣上雕二龙戏珠,每层四角悬挂风铃。塔身基本完好,造型古朴,颇具唐塔特征。是一座四角九级方形砖塔,高48米,史称雁塔,俗称砖塔。其形制与修建于652年的西安大雁塔相似,但比后者早16年修建。须弥塔作为正定四塔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br></div> <div><br></div><div>3. 临济寺澄灵塔,位于正定城内东南角,又名青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青塔高33米,塔分九级,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此塔有一番来历: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创建了佛教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到宋代传入日本。青塔在金大定年间重修。现仍以此寺为临济宗发祥地,信徒众多,日本佛教界朋友近年来常到该塔朝拜。澄灵塔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高60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塔身从上到下,各层高度递减。从外部看,塔身下3层为砖磨斗拱。第4层以上斗拱和飞檐均为木构,各角悬挂风铎,四面有门。顶部原有铁铸枣核状的塔刹。始建于唐代,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唐咸通八年(867年),义玄禅师圆寂后,其弟子将他的舍利分运至镇州(今正定),建塔存藏。唐懿宗皇帝钦封为“慧照禅师”,赐塔名曰“澄灵塔”。特点:为砖仿木结构密檐式塔,九层,高30.47米。远望形貌青幽,俗称青塔。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澄灵塔作为临济宗的圣物,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br></div> <div><br></div><div>4. 广惠寺华塔:位于正定城内南门里,又名广惠寺多宝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塔高45米,属于罕见的花塔类型,其特点是在塔的上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故名“花塔”(古代“花”与“华”通用,亦称华塔)。主塔底层为正八角形,周围被回廊环绕,塔身装饰有佛龛、水兽、力士、狮子、大象、菩萨等艺术形象,制作精细,排列有序。下面三层为正八角形。第四层为圆锥体,下面八个角各有一力士承托,塔壁塑有人物、虎、豹、狮、象等,造型独特,塑工精细。在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眼中,广惠寺华塔的“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中国古塔》中对广惠寺华塔推崇备至,认为此塔是花塔类型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一个。<br></div> <div><br></div><div>正定四塔各具特色,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正定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这些古塔见证了正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为游客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br><br></div><div>正定名吃:郝家排骨、马家老鸡店卤鸡、常山郡热切丸子、正定熏肉、正定崩肝。<br></div> <div><br></div><div>古城正定欢迎您!</div><div><br></div><div><br></div><div>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