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

熊猫爸爸

<p class="ql-block">开封府(Kaifeng Fu、Kaifeng Palace),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面积60多亩,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被誉为“天下首府”,是一处宋文化主题景区。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2004年,开封府入选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2005年,开封府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河南省纪委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开封府被授予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p><p class="ql-block">共6个词条</p><p class="ql-block">共35个词条</p><p class="ql-block">命名</p><p class="ql-block">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的古城村构筑城邑,屯兵储粮,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公元前369年,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于大梁,即今开封市鼓楼区。公元前156年,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启封”更名为“开封”。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907年)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汴州升为开封府,辖15县,浚仪、开封均为附廓县。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迁都洛阳,改开封府为汴州。后晋高祖天福3年(938年),仍以开封为都,称东京,洛阳称西京。汴州复升为开封府。后汉建置一如后晋。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以汴州为东京。北宋时期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开封府建置不变,辖16县(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延津、长垣、东明、扶沟、鄢陵、考城、太康、咸平),祥符(原浚仪县)、开封两县仍同为附郭县。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东京历经9个皇帝,历时167年。金元时期金代,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并设汴京路开封府,辖15县,路治、府治均设汴京。</p><p class="ql-block">开封府地图</p><p class="ql-block">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汴京为南京,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以南京(开封)为都19年。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撤开封府,由南京路直辖郑、许、陈、钧、睢等5州21县及直属之17县,共38县。南京路治为开封。</p><p class="ql-block">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明清时期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省治、府治、县治均设于祥符(今开封市)。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城池,将省治、府治、县治迁至祥符(今开封市)。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中华民国改制,废开封府设豫东道,祥符县改为开封县,开封为河南省省会、豫东道治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已无存。经过论证、规划,依北宋《营造法式》,于2001年在包公东湖北岸的原址上复建了开封府,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梅花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