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之腾冲

风从东方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机一直在下降,但是到了机场附近,它兜了一圈,掉转头来才降落在驼峰机场。这里是山区,感觉跑道在一条峡谷里,起飞降落不是很方便。另外,腾冲多雨多雾,这样的气候,给飞行带来很多困难。由此,我想到了地理和气候条件更加恶劣万分的“驼峰航线”,想到了那些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贡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年轻生命。看着机场上“驼峰”二字,敬意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腾冲,蓝天白云。放眼望去,群山环绕,植被很好,连空气都是润润的。出租车司机师傅大概对路况不是很熟悉,前往酒店的时候穿过一个菜市场,人多路窄,走走停停。但是却有意外收获,看到各种各样没见过的东西,有蔬菜,有别的吃的用的,稀奇古怪,大开眼界。所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办理好入住,先去“滇西抗战纪念馆”。进门大厅庄严肃穆。正面一组雕塑展示滇西抗战主题——一位远征军军人手握长枪站在正中靠前的位置,挺拔,英武,正义凛然,铁骨铮铮的感觉。他身边拿着望远镜的外国军人和拄着拐杖的老者,分别代表盟军和腾冲父老。他们身后,空中有战机,地上是战士浴血奋战和民众拼死修筑滇缅公路的场景,一下子把人带到那个战火燃烧的岁月。令你想到陈纳德和他的英雄“飞虎队”,想到腾冲保卫战全歼日军收复失地的胜利,以及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周边墙上全是钢盔,像军队集合那样整齐排列,每个钢盔下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地板上是醒目的抗战大事记。后面的过程没有拍照,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诸如煮人的油桶等等,不忍看。抗战时期的腾冲艰苦卓绝,那段历史是知道的,但面对着那些文字、图片、实物、数字,内心还是非常震撼的!每一封家书,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有一个带着血和泪的故事。国殇园里,纪念塔下烈士墓碑成纵向辐射排列,有如军队列阵。腾冲一战,我远征军牺牲将士达九千多人!其中很多都是娃娃兵!他们最大的也只有15岁,小的才刚刚9岁!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枪,冲杀在抗日救国的战场。站在名录墙前,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哀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之上,国有殇!腾冲,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牺牲,也是巨大的。腾冲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抗日军民的鲜血!是中国远征军和腾冲老百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死死地拖住了日寇的铁蹄,侵略者才没有能够从这里踏入我国土地。向戴安澜将军和所有为国捐躯的远征军将士致敬!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没能葬入国殇园,甚至连尸骨也没有,连烈士身份也没有。但是,他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奔赴国难,抗击日寇,以身殉国的历史,后人永远不会忘记。向饿死在送军粮路上的民工兄弟致敬!滇西抗战,乃全民抗战。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不满十岁的孩子,全都上了前线!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公路运送军粮,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伟大的“西线战场”彪炳史册,“英雄腾冲”的旗帜永远激励着后人。从进入大厅,看到满墙的钢盔开始,心,始终是收紧的,有一种压迫感,再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附近有一个公园,叫做“叠水河公园”。走进去的时候,以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公园,没想到它跟一般的公园还真是不一样。首先,这个公园地面落差非常大,走进去没多远,就看到左手边有栏杆,凭栏朝下一看,好深!仿佛山的谷底,当时就感觉,那个地方凭我的体力和需要保护的膝盖是去不了的。另外一个没想到,是水流量之大。哗哗的流水,从高处流下去,经过有落差的山石,形成叠水,一重又一重,非常漂亮!山清水秀的地方流水瀑布很常见,但是,如此壮观的自然美景竟然是在市区里面,非常难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腾冲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我们的房间里就有一个温泉池子,比日本琵琶湖房间内的温泉池大很多。其实两个人泡,不需要那么大。日本人在这些方面很讲究实用,不追求奢华,值得学习。泡温泉已经很享受,更大的惊喜是早饭。我们来到餐厅,服务员便一样一样地端上来,碗都不大,但种类很多,都是当地特色,像稀豆粉,饵丝,都没见过,更没吃过,感觉很新鲜,味道也很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过早饭,出发去和顺古镇。来到这里,首先看到的是白墙黑瓦造型美观的一面照壁。它的造型之美,主要来自于多重漂亮的飞檐,不仅高低错落,而且长短错落,灵动而富有变化,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照壁上面的文字是:世界腾冲,天下和顺。一下子打开了你的视野,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放眼全球,纵观天下。它的着眼点在于腾冲和世界的关系,在于“和顺”二字。“腾冲”是世界的腾冲,“和顺”也不局限于古镇,是世界和平发展,天下顺遂安宁的意思。巧思在于很好地运用了“腾冲”与“和顺”这两个地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照壁对内的一面则写着“内和外顺”,“内外”两字嵌入“和顺”之间,既标注“和顺”地名,又彰显美好内涵,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醒目的黑白颜色,非常美丽的造型,非常漂亮的书法,非常闊大的眼界和胸襟!让你感觉,和顺绝不是一般古镇,它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往前走,照壁前面一条宽阔的大道,两面各一排房子。走过去,是一座四柱三进的牌坊,很高大。每根柱子顶端雕刻有小小的石狮子作为装饰。中间两个石狮子面朝里,旁边两个面朝外,既整齐对称,又颇有瞭望护卫之意。牌坊上面的文字是“和顺顺和”,从哪面读都是“和顺”,而且,还表达了“顺和”的美好期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这个牌坊,一条小河从面前流过。从拱桥上面走过去,就是“和顺图书馆”。进门之前抬头一看,门额上的牌匾居然是胡适先生题写的!果然不同凡响。牌匾上方是“文化之津”四个字,蓝底白字,十分醒目。走进图书馆大门,里面还有一块“和顺图书馆”的牌匾,是清代举人题写的。通过参观了解到,这个图书馆历史悠久,它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之后,1905年成立的“咸新社”。据介绍,庚子之变后,新思潮席卷全国。和顺的寸家子弟,作为同盟会会员留日学生,为了让家乡民众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于1905年发起成立了“咸新社”,购置新思潮图书供社内外人士阅读。之后又有在缅甸的进步青年成立青年会和书报社,从上海购置书报。书报社的成立,受到乡人的赞赏。后来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于1928年,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这里如此重视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重视文化传承,非常了不起!这个图书馆被称为“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图书馆出来,顺着门口的路往右手边走,有一幅古镇导览图,旁边是写有“腾冲”字样的一段墙壁。这段墙壁没有飞檐,且不方正,却让人感觉非常美!与前面的照壁形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是另外一种美。“腾冲”二字潇洒飘逸,断墙的构图,给了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美感,有创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路口,有景区的车,游客可以乘车参观古镇。走的线路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古镇风光尽收眼底。坐在车上往里走,山,在路的左手边。山体不是很高,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山下便是水,感觉这水在图书馆门前的时候,是一条小河。河面窄窄的,拱桥小小的。越往前走,水面变得越开阔,最终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湖泊。远处,湖边山上有一些高低错落的房子,在林木之间,影影绰绰。眼前,一泓碧水,阳光下,波光粼粼。古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车在水边一处像是广场的地方停了下来。司机师傅说,这里是公众集中议事的地方。附近有寸家祠堂,还有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故居。广场边有一个亭子,主体在水里。亭子里有田字格,这是做什么用的呢?仔细看亭子上面的文字,原来这是一个洗衣亭。就在我们看亭子的时候,飞来几只小鸟儿。这种鸟儿过去没见过,体型偏大,尾巴较长,身上的颜色黄与黑相间,特别鲜艳,鸣叫的声音也格外好听。它们一会儿飞上枝头,一会儿落在水边,一会儿各自单飞,一会儿结伴而行,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鸟鸣,盘桓了好一阵。真是太美了!古镇有如一幅水墨画,可爱的小鸟儿为这幅画添上了最为生动的一笔。水边有石栏,石栏外有水车。石栏很低矮,而水车很高大,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水车一大一小,造型漂亮。如果转动起来,带着水就更好看了。无论是洗衣亭,石栏,还是水车,都很有年代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时步行,走在河边低处,其实就是走在去时那条路的下面,这里借地势打造了一条文化长廊,主要介绍和顺历史上的名人事迹。走着看着,感觉和顺不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风清气正,讲孝道,讲气节,讲奉献,有很好的道德文化传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想,恐怕跟那个图书馆有着一定的关系,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浸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广场返回来之后,逛古镇街道民居。古镇依山而建,哪条街都有不小的坡度,上上下下还是需要体力的。和顺是著名的侨乡,又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特色,这在意识方面建筑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在“民晏食府”吃午饭。这家店就在路边。走进来,感觉房屋院落都很旧,可能开了有些年头了。露出来的木料部分都是黑的,楼梯的立面像是用竹子编的,挺有特色。这里主营牛肉火锅,叫做“铜瓢牛肉火锅”,街上很多这样的铜瓢牛肉火锅店。吃下来,味道中规中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腾冲,“大滚锅”闻名遐迩。我们当然要去感受它的热情。离得老远就看到蒸腾的热气了,这还不是大滚锅的热气,而是走着走着这里冒出一点儿,那里冒出一点儿。气都不大,出来之后,飘飘缈缈的,很快就散了。“大滚锅”这里建了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一泓热海”。快要到大滚锅的时候下起了小雨。走到锅边想近距离观看,还挺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人太多了!再加上打着伞,地方更不够用。据介绍,大滚锅的温度能达到摄氏97度,人们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大滚锅!想拍个能避开人的大滚锅,不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泡脚的木盆,那是给游客准备的,还真有人去泡了。在大滚锅这里泡一泡脚,也是一次独特的经历,会很难忘吧。我们的目光被装在竹筐里的鸡蛋所吸引(不知道是不是竹子编的,看着像),竹筐是细长的,里面装满了鸡蛋,成柱状,竖着一笼一笼地提在手里。这是什么意思?不用打听,马上自己就明白了,这是准备放进大滚锅里煮的意思。我们觉得挺好玩儿,就找个地方坐下来,兴致勃勃品尝了一下大滚锅里面温泉自然煮熟的鸡蛋。本来还想去看银杏的,腾冲的银杏村闻名遐迩,但是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刚去过,大部分叶子都还没黄,可能需要十来天才好看,这次就放弃了。与美丽的银杏村擦肩而过,很是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相关照片、视频及说明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进门大厅庄严肃穆,墙上全是钢盔,每个钢盔下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地板上是抗战大事记。后面的过程没有拍照,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诸如煮人的油桶等等,不忍看。</p> <p class="ql-block">  叠水河公园。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附近。</p> <p class="ql-block">  叠水河水流湍急。</p> <p class="ql-block">  上面宽的地方有三叠,下面有无数叠。</p> <p class="ql-block">  那曼汀花园别墅酒店,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  酒店院内。</p> <p class="ql-block">  酒店,路边花树。</p> <p class="ql-block">  酒店环境。</p> <p class="ql-block">  大堂。</p> <p class="ql-block">  餐厅。</p> <p class="ql-block">  早餐,品种丰富。</p> <p class="ql-block">  这碗像玉米糊糊一样的东西,叫做“稀豆粉”,旁边是调料。</p> <p class="ql-block">  饵丝,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饭,来到餐厅外面,看看周边环境。</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世界腾冲,天下和顺。照壁的设计非常漂亮,采用了多重飞檐的样式,不仅高低错落,而且长短错落,灵动而富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照壁对内的一面写着“内和外顺”。内外两字嵌入“和顺”之间,既标注“和顺”地名,又彰显美好内涵,真是再恰当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照壁前面一条宽阔的大道,两面各一排房子。走过去,是一座四柱三进的牌坊,很高大。每根柱子顶端雕刻有小小的石狮子作为装饰。中间两个石狮子面朝里,旁边两个面朝外,既整齐对称,又颇有瞭望护卫之意。牌坊上面的文字是“和顺顺和”,从哪面读都是“和顺”,而且,还表达了“顺和”的美好期盼。</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过了牌坊往前走,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  过了拱桥,就看到了和顺图书馆。大门上方是“文化之津”四个字,蓝底白字,十分醒目。圆拱下方门楣上的牌匾是胡适先生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进图书馆大门内,还有一块“和顺图书馆”的牌匾,是清代举人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1928年就成立了,被誉为“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咸新社”的牌匾挂在墙上。庚子之变后,新思潮席卷全国。和顺的同盟会会员留日学生为了让家乡民众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于1905年发起成立了“咸新社”,购置新思潮图书供社内外人士阅读。之后又有在缅甸的进步青年成立青年会和书报社,从上海购置书报。书报社的成立,受到乡人的赞赏。后来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于1928年,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p> <p class="ql-block">  “腾冲”二字飘逸洒脱,断墙的构图,给了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美感,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乘车游览古镇,走在高处。</p> <p class="ql-block">  乘车来到这里。亭子石栏和水车都很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  从洗衣亭这里步行往回返,沿途观赏古镇的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的“进士”楼。提醒拍照的这位先生,别光注意“进士”那两个字,也注意一下自己的手。裁掉吧,楼就不完整了,只好留着。</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古镇另一条街。房子依山势而建,街道有不小的坡度。</p> <p class="ql-block">  在“民晏食府”吃午饭。就在路边,不用奔波。</p> <p class="ql-block">  “民晏食府”。走进来,很有年代感。露出来的木料部分都很黑,很旧。楼梯的立面像是用竹子编的,挺有特色。这里主营牛肉火锅,叫做“铜瓢牛肉火锅”,街上很多这样的铜瓢牛肉火锅店。吃下来,味道中规中矩。</p> <p class="ql-block">  “大滚锅”这里建了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一泓热海”。</p> <p class="ql-block">  热气腾腾大滚锅。想拍个能避开人的大滚锅,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  大滚锅真的在“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