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永恒的信仰-彭州红色基因<br> -记革命英烈 杨石琴<br><br>1921年考入彭县县立中学校(旧制)十七班,因成绩优异、忠厚和善、仗义疏财、崇尚气节,深受师生喜爱。1923年9月为反对校长贺儒楷任用不学无术的李善明为学监,愤而离开彭中,转入成都储才中学。中学毕业后,为了探索人生真理,1924年4月,与杨达(彭州革命烈士)等4位同乡好友赴上海求学,考入上海法政大学。与何秉彝、杨达等倡建“彭县旅沪同学会”,后又参加何秉彝等组织的“反川战大同盟”。常到上海大学旁听瞿秋白、谭平山、恽代英等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br> 1925年5月30日,杨石琴、何秉彝等人在上海参加了党领导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五卅”惨案后,杨石琴奉命返川,担任成都CY(共青团)负责人,定期组织团员学习《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不久奉命回家乡彭县开展革命活动。<br><br> 1925年秋,杨石琴回到彭县,捐资并发动团员和热心平民教育的人士在原外东小学创办了平民夜校。杨石琴常到夜校向学员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道理,先后介绍曾海澄等人入党。同年冬,杨石琴等人先后成立了维新学社、鸣皋俱乐部等进步团体,同他人主编了辛辣讽刺小刊物《叫喊》周刊,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此间,又先后介绍何绍文(彭州革命烈士)、庄吉生、江海容等人入党,于1926年上半年杨石琴在彭县建立了中共彭县支部和共青团支部,杨石琴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特支书记等地下党职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杨石琴同董人宁一道组建了农民协会、总工会、商民协会和教职员工会等民众团体,还相继开办了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和各街民众书报室,普及革命教育,发动群众组织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r><br> 1927年 ,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后,在彭县“清党”。6月2日,杨石琴组织了反“清党”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br><br> 1928年 ,杨石琴奔走于上海、重庆、绵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同时秘密回到彭县指导党的地下工作。<br><br> 1929年 2月,杨石琴在成都参加了川西各县党员代表大会,6月,在成都又参加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安主持召开的临时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返县后,杨石琴在法藏寺碑亭召开了彭县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一次彭县党员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党员有40人左右。会上,杨石琴传达了成都的两次会议精神,并对新党员进行党纪教育。他说:“我们这个党不能向任何人讲,要守秘密,就是砍头也不能出卖同志。在发展党员时人员一定要可靠,要经上级批准。现在全县建立了许多工会、农会,有了这些组织才有力量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国民党。大家回去后在条件成熟的场镇要设立联络站。”会上他还将川西工联印发的《土地法大纲》发给大家,要求回去后在工农群众中广为散发。<br><br> 1930年 10月25日,杨石琴在蓉得知广汉起义的消息后,立即邀约何绍文前往彭县召集川西北农民会议,准备策动农民暴动响应。因革命活动被特务发觉,杨石琴被捕,在押至县城东门外枣子树时(现彭州市天彭街道星光村)被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br>解放后, 杨石琴同志被追认为烈士,其灵柩迁至彭县烈士陵园。2012年,因城市规划原彭县烈士陵园拆除,其灵柩迁至彭州市烈士陵园新址—丹景山镇集埝村2组。<br><br>2013年,《1929年彭县第一次党员大会会址》法藏寺碑亭被确定为 成都市 “党史教育基地”。<br>
<br>2016年,市委党研室将《1929年彭县第一次党员大会》编成剧本,并将体验编排演绎列入“走一次红色基地,感悟传承最美”体验式党课内容。</h3> <h3>杨石琴,名硕彝。1904年出生于彭县南街一书香门第。</h3> <h3>1929年彭县党员大会会场旧址——法藏寺碑亭</h3> <h3>法藏寺碑亭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洞堰社区<br>始建于明朝成化14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