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有言:“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心知,心知不如身行。”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探索世界的奇妙旅程,更是一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行走课堂,它让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让眼界在行走中不断开阔。</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日至3日,资阳市雁江区玉柴学校精心组织了七、八年级部分学子,前往成都双流浩海立方与广汉三星堆,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学生们将亲身体验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辉煌。</p> 第一站 浩海立方海洋馆 <p class="ql-block"> 古之生命源,海洋是诞生生命的地方,是数以千万计生物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走进浩海立方海洋馆,寻觅神奇的海洋生物。参加古蜀之光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在新华文轩老师及导游的带领下,走进坐落于成都海滨城内的海洋馆,这是世界上最大单体海洋馆,馆内拥有33000只海洋生物。有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海洋观景窗。</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走进大厅,好像走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游弋其中,大的有京鲨,小的如指甲盖大小,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不同深度有不同鱼类生活。</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听导游讲解,有的用手机纪录下美妙的各种动物,有的用心用笔纪录下来。他们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海洋生物,第一次走进光怪陆离的海洋世界,惊叹于海洋的神奇,感触世界之美。</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行还观看美妙绝伦的美人鱼、海豹精彩的表演。在导游的讲解下,孩子们认识了海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海洋环境。</p> 第二站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之神秘文化,探秘三星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里,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中华文明有华夏文明,还有诞生于距今4800年前的巴蜀文明和良渚文化。孩子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了解了巴蜀文明的起源及历程。</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青铜器造型奇特,高大威严的青铜大立人像,仿佛在诉说着古蜀王的威严与权力。</p> <p class="ql-block"> 神秘诡异的青铜面具,那夸张的眼部和耳部造型,让人不禁猜想古蜀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更是令人惊叹,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仿佛连接着天地。这棵神树或许是古蜀人对宇宙的想象,是他们对生命之树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专业的讲解员将为我们讲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古蜀文明的发展历程、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一块玉石前面,孩子们手摸从三星堆挖掘出来的玉石,跨越时空,感受来自4000多年前古人摸过的玉石,用心与古人交流。孩子们从石器时代、玉时代、象牙时代、青铜时代一一走过,好像穿越4千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珍贵的文物,感受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除了欣赏文物,我们还可以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感受手工拓印,自制手工面具!在拓展活动中加深对古蜀文明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让我们一起在三星堆的神秘世界中,探索古蜀传奇,传承历史文化。</p> 特别的温情时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春旋律-生日礼</p><p class="ql-block"> 细处见真情,真情感人心。生日会现场,“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熟悉的生日快乐歌,新华文轩的工作人员和教官们给当天生日的同学准备惊喜蛋糕,祝福寿星所遇皆美好,所行皆坦途。</p> <p class="ql-block"> 师生们一起品尝,共同分享着生日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真的体验在脚下。愿你以渺小启程,逐光而行;愿你终有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你任何时候都不缺激情和勇气!时光是如此厚爱我们,让我们在每个研学的路口都遇见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初审: 刘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李连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曾椿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供图:曾椿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