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都江堰

仁心温度

<h3> 乍看题目“高山仰止”似有溢美之嫌。<br> 一般来说对一个人崇拜崇敬之极,便用“高山仰止”来形容,但用来形容对一个古代水利工程的赞誉,像是搬弄辞藻,但这确实是,本人从都江堰景区观览归来,又从资料上进一步学习,更加深入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凿的历史和功效后,惊叹这是两千多年前开凿、且至今两千多年后仍在利用的一个水利工程,心理上、情感上受到感动和震撼,脑子里一直萦绕“高山仰止”这个词。<br>  都江堰以其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br>  --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br> --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她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愈来愈大的效益,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br>  </h3> <h3>  由于常年闹水灾,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好解决用水、治水、防洪等问题。</h3> <h3>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br>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br>  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建设。</h3> <h3> 以下是都江堰功效简式演示图……</h3> <h3> 我们此行观览路线是由上而下,这是听从司机兼摄像兼导游解说的建议:能从都江堰最高点观览都江堰全貌。</h3> <h3> 都江堰最高点“秦堰楼”</h3> <h3> </h3> <h3> 俯瞰都江堰全貌……</h3> <h3> … 俯瞰鱼嘴英姿</h3> <h3> 鱼嘴位置选择的科学性:在岷江上利用河心洲的淤滩修建分水工程,可以将宽阔的岷江河道缩窄,将河道形势由宽浅式转化为窄深式,一方面有利于非汛期沱江口的进水,另一方面,利用凿开的宝瓶口将汛期的洪峰引进成都平原,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减岷江洪峰对沿途带来的洪水威胁。<br><br></h3> <h3>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h3> <h3>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时改祀李冰父子。宋代时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后人称之为“二王庙”。<br> 庙内分别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h3> <h3> 二王历史简介刻碑……</h3> <h3>   司机兼摄像又导游解说,津津乐道二王庙的内容,建筑道教风格,房檐上方留有历代名人歌颂赞美李冰父子,以及治水名言的书法篆刻。</h3> <h3> 在二王庙墙壁上刻有,(治水三字经中有)“深淘滩、低筑堰”六字。<br>  “深淘滩”即指都江堰渠首内江大修期间飞沙堰对岸凤栖窝淘淤,深至所埋“卧铁”露出来为止;“低筑堰”是指飞沙堰不宜筑的太高,一般只应高出坝前河底二米左右。<br>  </h3> <h3> 李冰父子治水事迹碑刻,以及“引水思源”立碑。</h3> <h3>  也算记录一下引水思源行为呵, 图个吉利,摸摸二郎神顺风又顺水的😜。</h3> <h3> 环抱二王庙山门处牌楼,题名都高雅😎</h3> <h3> 一路下山,一处景观处:有记录安澜夫妇建桥经历的建筑-安澜索桥展示室、楠苑,及安澜夫妇塑像,还有简介建造都江堰所有用具,并引导我们来到“安澜索桥”。</h3> <h3> 杩槎(读mazha)</h3> <h3> 最初建筑都江堰的两种用具…,以及这种专用木材(听说这种叫金刚树🌲)。</h3> <h3> 竹笼(读zhulong)</h3> <h3>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一对夫妇为方便人们过江而建造的一个索拉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h3> <h3> 沿着江边向渠尾方向“宝瓶口”一路前行。路行左边不时出现摆布整齐的杩槎模型,右边整齐生长的金刚树林,一直提醒前行人们此时此刻的“都江堰”氛围。</h3> <h3>  宝瓶口<br>  李冰凿离堆建宝瓶口,“避末水之害”,将岷江洪峰引走,从而消减了岷江沿岸的洪水压力,同时,“开二江于成都之中”,将岷江水引进缺水的成都平原,“百姓飧其利,旱则引水灌溉,雨则堵塞水门,由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h3> <h3>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br>  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br>  </h3> <h3> 宝瓶口、离堆公园</h3> <h3> 分流后的内江水,如翡翠般洁净无暇,缓缓流淌奔向成都大地。</h3> <h3> 外江闸<br>   建国后,由于灌区的不断发展,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内外江灌区面积发展不平衡,仍沿用杩槎、竹笼等传统工程拦水调节流量已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批准后,于1974年4月建成了外江闸。有效缓解了灌区用水矛盾。<br>  同时在飞沙堰尾部建成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工程建成后经过多年的运行验证,工程满足设计要求,有效防止了外江水过飞沙堰尾部时造成的隐患。</h3> <h3> 裹挟泥沙的外江水……</h3> <h3> 外闸口正在放水……</h3> <h3> 出(进)景区大门的路两旁分别矗立历代维护都江堰工程的官宦大员,路中央中规中矩的参天大树,给人一种向上力量。</h3> <h3>  我们惬意接受水(喷泉)的洗礼,接住来自都江堰-这个润泽大地、福泽人类的甘露琼浆,满足和幸福感爆棚啦!</h3> <h3>  自此,都江堰的全貌全部内容我们尽览完毕。<br>  都江堰--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值得再次前来游览观赏、细看详品!<br><br><br><br> -- 记录生活2924年10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