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初唐书法的历史舞台上,唱着主角的是有"初唐四家"雅称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他们擅长的书体,都是堂堂正正的楷书,此外,中间还穿插了那么点行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初唐的楷书,自然少不了要和六朝楷书挂起钩来,原因是欧、虞等名家,都出生在南朝的陈朝,后来又经历了隋朝,待到进入唐朝,已是满头白发的老者了。然而,由于他们身上存在着的那种变法的可贵精神,所以入唐以后,一方面接过隋朝以来风格峻整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改变南朝的绮丽书风,从而锤炼熔冶,为初唐瘦硬精严书风的确立,立下了历劫不磨的功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阳询,字信本,籍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因为入唐后曾经做过太子率更令的官,所以人们多称他为"欧阳率更"。他的字,年轻时无论笔力还是笔势,都很靡弱,就像他那小小的个子。后来经过不懈努力,千锤万击,终于在晚年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笔力险劲的境地。当时高丽国国王非常欣赏他的书法,一度派人远道前来求书。后来消息吹进唐高祖李渊耳里,李渊不禁深深叹曰:"想不到欧阳询的书名,竟远传国外,人家看他的书法,还以为他是个形体魁梧的人呢。"他的书迹流传,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房彦谦碑》等为最有名,行书则有《卜商读书帖》《张翰思鲈帖》等墨迹。这些书法作品,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用笔、结构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外观虽然平正,可是实际却变化多端,形势险峻,那略略偏长的字势,更使作品平添了一层昂拔森严之气,无论从技巧的运用还是从艺术的构思来说,都可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绝诣"。后来,他儿子欧阳通妙传家法,结合隶书体裁,凡是字中最后一画是横画的,他都写得向右上挑起,人们把这称为"批法"。这种明显的个性特色,在他的《道因法师碑》中,有着出色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人们谈论初唐书法,又有"欧虞"的说法,把初唐四家中欧阳询和虞世南的名字连到了一起。因为在四家中,他俩年龄最大,生平经历都由陈隋入唐,可称是货真价实的四家中的前辈了。和欧阳询不同的是,虞世南的籍贯是在山明水秀,风物柔和的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并且又亲自受到过王羲之七世孙、以书风温腴著称的智永和尚的教诲,所以他的书法,虽然字形也以狭长取势,但却不像欧阳询那么来得剑戟森严,咄咄逼人,而是在整伤中见蕴藉,见韵度,风骨以内含为主。前人曾用"沉粹"两字来赞美他的书法,"沉粹"两字,正是评到了点子上。他的传世碑帖,有楷书《孔子庙堂碑》,以及行书《汝南公主墓铭》墨迹等。其中《孔子庙堂碑》由于刻成之后,人们捶拓学习的纷至沓来,每天车马不断,因此不久之后,原碑就损毁了。早在北宋时,这块碑的佳拓就已非常罕见,显得十分的珍贵。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孔子庙堂碑》的古拓精品,就只有清朝李宗瀚所藏"临川四宝"之一,后来流人日本的一种了。虞世南之后,他的外甥陆柬之继承他的传统,并有行楷书《文赋》墨迹传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年辈来说,褚遂良要比欧、虞整整的小上三四十岁。他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书法,糅合隶书《礼器碑》的瘦劲整饮和王羲之行楷书潇洒姿媚的长处,从而创制出了一种既美丽得像"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张怀瑾《书断》),又风骨"瘦硬清挺"(梁巘《评书帖》)的个人风格。他的字写得这样有水平,有个性,所以当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到身边寂寞,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时,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结果交谈下来,太宗大喜,把宫中所有购求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都叫他鉴定真假。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楷书《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以及行书《枯书赋》《唐文皇哀册》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家中的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人,因为后来做过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官,所以人家多称他为"薛少保"。还在薛稷孩提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外祖父魏征家里看到了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于是就锐意摹仿,刻苦研习,其中尤其对于褚遂良的书法学得最为逼真,当时人家购求书法,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谚语。他的《信行禅师碑》,在点画清瘦的特色上,似乎比褚遂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为后来宋徽宗创制纤劲飘逸的瘦金体书法,提供了较多的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四家的造诣和影响看,欧、虞,褚三家都是自开门户的大师,一千多年来人们学楷书的,都少不了要以他们的碑帖作为范本,进行学习。其中褚遂良还有着"广大教化主"的雅号。至于薛稷,因为专攻褚遂良体,所以比起他们三家来,也就稍逊一筹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v^)(^v^)(^v^)</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近期每日皆推新,书法历史法帖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倘若有缘曾览阅,且觉尚佳请留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点下关注不迷途,精彩频呈待众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优质文字携妙影,同游书海乐无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