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故事】我的故乡拉萨

卓玛芨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67018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夏,7岁的我第一次和同学乘飞机从成都飞拉萨。(因文革西藏驻成都幼儿园及小学解散)老师说我们的家在天上,那里有漂亮的布达拉宫。飞机升空时穿破厚厚云层,机身微颤、左右倾斜、忽上忽下,哦芝啦 。当飞机平稳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仙女般的空姐时而推来美食,时而发放小吃和纪念品 ,迷迷糊糊的我仿佛走进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阿妈啦 老师说我们家住在天上?”走进藏式大院时我问阿妈。“是啊!拉萨在高原。”我怎么也听不懂?阿妈家住大昭寺南侧(桑珠颇章),朝北的舞台是我童年看样板戏打卡地。每周末早早爬在阿妈大院三层楼顶的我们高高在上,俯瞰戏台四周,渐渐聚集的人们,人声鼎沸。久盼的演员终于出现了。“白毛女、大春……”激动的我们一一喊出。“提红灯的阿爸在哪?”扎西哥东张西望,哦芝啦 不是红灯记。</p> <p class="ql-block">   物质匮乏年代我个不高,阿妈说多睡觉长个子。一早阿妈家北窗外寒风中若隐若现的朝佛声唤醒我。“阿妈啦 早餐有酥油茶吗?”话音未落,门帘出现一对牧民夫妇。阿妈请他们进屋取暖、喝茶。阿佳皮袍怀中露出婴儿圆圆的脑袋,一双大眼卷毛娃,好可爱!临别时阿觉送出几串雪白雪白的鲜奶渣,家里又有零食吃了!</p><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扎西哥五年级,放学结伴回家的我们走走玩玩。“扎西 你爬马车了哈?”一针一线逢裤子的阿妈疑问。那些年,八廓街里蜗牛速度的马车是我们的最爱!看见身边胆大孩子乘赶车大叔不注意,跳上马车车尾,好开心!好想过把瘾的我们跟走在车尾,担心手握马鞭大叔发现?悄悄蹭车时双手低头爬在车尾,双脚悬空,书包随马车节奏跳在屁股上,滑下车时常被车尾倒钉勾拉破衣包、裤腿,防不胜防。</p> <p class="ql-block">  阿妈家一街之隔的电影院,白天放映样板戏,晚上放映故事片,每晚灯火通明。男孩弹玻璃球,女孩跳皮筋,我们玩到电影散场。一晚电影院传出《鸡毛信》中场,趁守门老头打瞌睡,我们猫腰低头冲进电影院。几束手电筒光追赶在后,吓得我们藏进后排椅下,满眼观众腿、球鞋异味刺鼻!心跳嗓子眼,屏住呼吸,哦芝啦 电影怎么还不结束?</p><p class="ql-block"> 稀里糊涂小学毕业的我走进拉萨二中(现一中),之乎者也的古文背完就忘。开门办学一声响,走出教室接受大风大浪考验,学军、学工、学农。放飞的我们在东郊校农场开垦种地,“下农场要自带干粮和行李,还是去工厂好。”阿妈常说。进工厂不仅白吃白住,还发工作服。穿工作服的我们走在街上,误认为走后门招进工厂的小工人?好得意!</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下的初中毕业照好珍贵!记得75.冬季第一届毕业的我们,大多数同学响应党号召,奔向拉萨郊外农场、牧场上山下乡当知青。悄悄偷出户口和米玛去知青办报名,被拒(60年以前出生的毕业生)。“我们还是当小工,不仅可以挣小钱,也不耽误考中专。”米玛建议。当年拉萨城大兴土木,我俩很快找到打水泥块小工活,每天可挣2元、3元,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  米玛和我命悬一线的分数上了卫校录取线,70年代的拉萨卫校位于八廓街“玛吉阿米”网红店旁,即“邦达仑”藏式大院。几十人的女生大宿舍曾是贵族家豪华客厅,几根红柱自然分隔三人一组、四人一团,晚自习后的无顶围篷里聊天声、笑声、哈欠声、此起彼伏。不内卷的青春岁月,带来多少快乐时光。“阿布罗 医院里什么时候飞进这么多蝴蝶小护士?”进院看病的莫啦(花甲婆婆)满脸堆笑。各科室出入的我们,为医院注入了青春活力。</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岁月静好。80年代末同学相聚常聊起收音机播放的赖世雄英语,电视剧《渴望》。去内地进修后我调母校拉萨一中医务室。医院同学2000年已成各科室VIP,人到中年相聚的我们提起往事滔滔不绝。成都一西藏后花园,2014十年前退休住成都终于等来2019年医院最后一批退休校友阿琳、叶子、卓嘎。她们护龄长达近40年(1981.5-2019.9),真为她们骄傲!</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