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亚平宁半島 感受意大利之旅(之四)——走进比萨和佛罗伦萨

小同

<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的中北部有条阿尔诺河,这条河流经两个著名城市佛罗伦萨和比萨,在比萨流入意大利西部的利古里亚海。这两个城市是我们此次意大利之旅的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五渔村出发,沿意大利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向南,首先到的是比萨。都说比萨是“斜塔之城”,其实並不全面,意大利学者认为,比萨有着伟大的文明传统,有着光辉的历史,还是一个艺术的圣地。当然对于本人来说,几十年前我就是从斜塔知道比萨的,也更想早点儿能看到这座举世闻名的斜塔。很快,我们的车就接近比萨城了。因为已经能看到斜塔的塔顶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比萨最早只是一个以捕渔造船的小镇,因位于阿尔诺河入海口,成了比萨港口,在古罗马时期成为罗马海军基地,曾一度辉煌。罗马帝国灭亡后,比萨几易其主,並在漫长的历史中卷入频繁的战争。1860年加入了意大利王国。不过,在古罗马时代,比萨流行的艺术和建筑很有特点,个性化突出,形成了一个艺术派别,在历史上称为“罗马比萨风格”,到13世纪,这种风格成为了意大利主要艺术流派之一。比萨斜塔所在的“圣跡广场”建筑风格就是这种风格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1</p> <p class="ql-block">汽車把我们送到了圣跡广场的停车场。圣跡广场的真正名字是“主教堂广场”。这个广场被城墙和一些居民楼包围着。比萨城人口並不多,只有十万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进入主教堂广场,在绿色的草坪上,可以看到4座灰白色的建筑,即:主教堂、洗礼堂、钟楼(斜塔)和圣公墓。灰白色大理石的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令人感到一种神圣、奇妙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始建于1063年,1118年竣工,1125年完成扩建。1595年曾遭火灾,1600年至162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正面外装饰极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内有68根大理石岩柱,分4排排列,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唱诗台、主祭壇。不过这个主教堂不是天主教堂,而是基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内部分装饰的雕塑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始建于1152年,至14世纪竣工。</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内景。据说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出生后曾在这里接受洗礼。</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60年前上学时知道的那座斜塔了,当年是在书本上看到的,今天站在了它的面前。没想到60多年了,这座斜塔不仅没有倒,显得更漂亮更吸引人了。这个塔高度近56米,现在倾斜度从墙根算是4米。据意大利文献资料介绍,这座钟楼的第一块基石是1173年8月9日奠定的。这个日期被刻在钟楼入口右边门上。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了钟楼的建造,也开始它那吸引人且逐渐倾斜的传奇历史。</p> <p class="ql-block">据说钟楼工程从1174年开始,进行到第10个年头,完成了第三层,此时地基开始下沉导致建筑物下沉,偏移5厘米。导致工程停下。1275年重新开工,校正钟楼的中轴线。1284年塔身至6层,高度48米,据说通过加高上层柱廊高度等技术弥补倾斜,但实际上钟楼已倾斜了90公分。到14世纪修到7楼顶层並设置了铜钟。同时尽量减轻倾斜一面的重量。但实际上此时塔体倾斜度已达到1.43米。这座钟塔的纠斜护塔问题,在建塔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过。为什么在早期不拆了重打地基重建呢?这座钟楼的设计者又是谁?许多问题,因为没有更多史料,至今还都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到1550年钟塔的倾斜度达到3.79米。自此以后,直至18世纪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有关纠偏护塔措施。到1817年塔身倾斜达3.84米。后来发现塔身倾斜速度基本是每年1厘米。然而1846年8月14日比萨发生地震,这座倾斜的钟楼经住了考验。但1902年威尼斯圣马可钟楼倾覆,让人们对比萨斜塔的命运又担心起来。从那时起到今天,意大利比萨己经先后组织了15个专家组,各种方案、研究建议甚至有些离奇、古怪的意见,从世界各地传来。並开始运用多项技术来纠斜护塔。大家都希望这一世界著名的艺术遗产得到实质性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无论是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还是它的传奇性历史,都是最引人注目的。1846年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意大利风景》书中写到“当我们走进比萨城附近的时候,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洒向这座古城,很久以来,我们就得以欣尝在朦胧月色中城墙那边的斜塔倩影。在我们学校教科书中的那些别緻而朴素的图景使我们这奇妙的世界更加美丽。…它在书中的位置那么小,然而它却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这也是比萨斜塔当年给我的印象,对我的吸引。</p> <p class="ql-block">这是广场另一侧的圣公墓。据说圣公墓内也有许多古代历史的壁画,不过既然是公墓,就不便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圣跡广场上的裸童水泉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跡广场上的游人越来越多,甚至马車也进来找生意。我们准备离开了。下一站目标是佛罗伦萨。</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从建到现在也850年了,经历了地震,却没倒,这也是个奇迹。但愿它就斜在那里,创造更大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比萨距离佛罗伦萨很近,只有88公里。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它的许多建筑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为一座充滿艺术气息的古老城市,在历史上曾聚集了许多艺术巨匠,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但丁、伽利略等等。佛罗伦萨,也称含包待放的花朵。拉丁语的意思是百花之城。中国的徐志摩在意大利时曾将佛罗伦萨翻译为“翡冷翠”,並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翡冷翠的一夜》。</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最重要的地标建筑是圣母百花大教堂。这座教堂于1436年建成,据说整个工程用了140年。现在是世界五个最大教堂之一,名列第四。这座美丽巨大的建筑,以白色、绿色和粉红色的大理石铺滿表面,鲜明的色彩对比,令大教堂绚丽夺目。</p> <p class="ql-block">而大教堂里内直径45米、高114米巨型的穹顶更成为了她的特征。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圆顶之一。据说这个穹顶是采用鱼骨设计,没有内部廊柱支撑,只依靠内外砖石保持平衡。由于施工难度大,使这座漂亮的建筑物有100多年没有圆顶,直到著名专家的参与,才在1434年完成。穹顶内部的巨大壁画《最后的审判》,也是由两任画家完成的,第一任没有画完就去世了。壁画总面积为3600平米,其中有700多人物。可见这座大教堂在建设过程中下的功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穹顶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游人可以上穹顶外平台。</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侧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钟楼名为乔托钟楼,建于1334年,1387年完成。钟楼比较高,据说有80多米高,400多台阶。岁数大了,没敢爬。</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教堂的洗礼堂。</p> <p class="ql-block">围绕大教堂的广场並不大,很热闹,有作画的,也有卖画的。</p> <p class="ql-block">还有唱歌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圣母百花大教堂,穿过几条小街,我们又来了市中心的领主广场。该广场也有露天雕像博物馆之称。广场旁高大建筑是领主宫,据说建于公元1299一1314年,1540年又扩建。是美第奇家族的私宅。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的首富,也是佛罗伦萨的“无冕王”。统治了佛罗伦萨3个世纪,从15世纪到18世纪这个家族走出了三位罗马教皇和两位法国皇后。美第奇家族搬走后,这里改称旧宫。后成为佛罗伦萨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在旧宫左侧广场上这尊雕像是科西莫.美第奇一世,曾任佛罗伦萨公爵,是佛罗伦萨第一任首领。据说他对老百姓课以重税,但对艺术家们则给予赞助。可以说为艺术,为文艺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雕像是他儿子于1594年为他建的。</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还有一个海神喷泉,有海神波塞冬等一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旧宫门前有两座高大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座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是1501一1504年作的。这是复制品。原作现收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据说原作高5米多。60年前我曾一度专门用素描画过它。印象极为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一座是巴乔.班迪内利的《赫拉克勒斯制服卡库斯》雕像。是1534年作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在旧宫前的一个廊篷,原叫“琅琪敞廊”,后称“佣兵凉廊”。曾用于举行仪式、发布信息、观礼用。现在也成了陈展知名雕像的地方。有意思的是,游人看累了,也可以在这个凉篷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凉篷下的一座雕像。</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这座大楼就是著名的乌菲兹美术馆。实际上这个美术馆就在旧宫的旁边。它始建于1560年,据说用了20多年才完成。该美术馆收藏有欧州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其他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丁托列把、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的知名作品,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作品。这个美术馆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和“文艺复兴博物馆”之称。我们专门请了一个中文讲解给介绍。</p><p class="ql-block">画面前面这个人是搞行为艺术的,注意下面有个放钱的小盒。</p> <p class="ql-block">进入美术馆,首先被走廊顶上的壁画震住了。</p> <p class="ql-block">部分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部分绘画作品。(许多画名记不住)</p> <p class="ql-block">《基督受洗》</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p> <p class="ql-block">《金翅雀圣母》</p> <p class="ql-block">《亚当与夏娃》</p> <p class="ql-block">《乌比诺的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春》</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很有意思,从外文翻译看是一尊雌雄同体(也称两性人)的雕塑。但作品又似乎很不好意思表现。所以游人几乎是看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到阿尔诺河边看了看,这是在阿尔诺河上的一座老桥,称韦奇奥桥,建于1177年。据说是二战中佛罗伦萨唯一保存留下的桥。这座的特点是桥面上两侧都店铺,而且都是制作金银手饰的。桥上中间是走道。逛这座桥的人很多,不过其中也有小偷。在意大利热闹地方游走时,导游都让我们把包背在胸前,不要背在后边,就是以防三只手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佛罗伦萨的东南,有块高地,那里还有个米开朗基罗广场,广场上也立有一尊《大卫》的雕像。看来《大卫》这尊雕像是佛罗伦萨这个城市的艺术品牌了。在佛罗伦萨能感受到意大利古典文化艺术的氛围,难怪人们称它为艺术之都。也难怪许多喜欢艺术的人士会多次来意大利,来佛罗伦萨,因为它能让你感到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