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2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所长杨向红教授关于“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讲座。当天,杨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大家情不自禁地感慨“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br></h3> <h3>杨向红</h3> <h3>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所长、正高级教师。南京市政协委员、主持“玄武区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民进中央教育专委会委员、民进江苏省委教育专委会智库专家、教育部课程中心实验区指导专家、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指导视导专家。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联盟理事、南师大和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主讲教师。在全国十多个省多个区县受聘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指导专家等。获江苏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长三角”地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h3> <h3>相观而善之谓摩。课后,杨教授就如何做课题、课题设计思路、课题研究和教师科研能力成长等实践视角,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分享、反思与交流。听课老师们反馈了对讲座的感受与思考,就各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了互动交流。</h3> <h3>11月2日下午,我们跟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丁加旗校长走进《好课评价标准与高效课堂的组织管理》主题讲座。<br><br><br></h3> <h3>丁加旗</h3> <h3>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现任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内涵发展顾问。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兼职培训讲师。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h3> <h3>讲座伊始,丁校长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br>一下“新课标”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一纸文件,而是教育改革的号角,是时代对我们教育者的呼唤。新课标要求我们,从“教”转向“学”,从“知识”转向“能力”,从“单一”转向“多元”。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正是这一转变的载体,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知识与能力,连接着教师与学生。<br><br>那么,如何高效赋能新课堂,让新教材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呢?深入丁校长精彩的讲座,我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我们需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积极拥抱变化,更需将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为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时代新人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h3> <h3>培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在这几天的培训活动中,全体参训成员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小组汇报环节中精彩的展示,无不展现了这几天的学习体会与思考。</h3> <h3>在此衷心感谢高教社项目服务团队达老师与周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学习帮助。</h3> <h3>教育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定能共创教育的美好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