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民法典》第447条主要规定了留置权的成立条件,以下是该法条的具体内容及其解析:</p><p class="ql-block">法条内容</p><p class="ql-block">《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p><p class="ql-block">法条解析</p><p class="ql-block">1. 留置权的定义与功能:</p><p class="ql-block"> 留置权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具有督促债务人履行和直接对动产变价清偿的双重功能。</p><p class="ql-block"> 留置权担保的债权包括合同之债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之债等法定之债。</p><p class="ql-block">2.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p><p class="ql-block">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这是留置权成立的前提,即债务人未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其到期债务。</p><p class="ql-block"> 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人必须在债权产生时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这是留置权成立的物质基础。合法占有意味着债权人并非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动产,而是基于合同、法律规定或其他合法原因而占有。</p><p class="ql-block">动产与债权处于同一法律关系:为限制任意留置,动产与债权必须处于同一法律关系,即债权由物本身引起,或者动产返还义务与债权产生处于同一法律关系。动产与债权处于同一事实关系或者同一生活关系的,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不能构成留置权。</p><p class="ql-block">3. 留置权的效力:</p><p class="ql-block">拒绝返还权:留置权成立后,债权人有权拒绝返还已经占有的动产,此为留置权的第一次效力。</p><p class="ql-block"> 优先受偿权: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债权人可以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将留置财产变价获得优先清偿,此为留置权的第二次效力。</p><p class="ql-block">4. 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与限制:</p><p class="ql-block"> 留置权不仅适用于合同之债,还适用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之债等法定之债。</p><p class="ql-block"> 被留置的动产不限于债务人拥有所有权和处分权的动产,第三人的动产在符合法定条件下也可被留置。</p><p class="ql-block"> 留置权人未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致动产损毁灭失的,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民法典》第447条明确了留置权的成立条件及其法律效力,为债权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实践中,债权人应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合理行使留置权,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