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文革庆祝大会,毛主席接受了红卫兵的袖标。后来把这一次大会称作“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5日、26日,前后共计十次大规模接见红卫兵,受接见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大约1300多万人。</p> <p class="ql-block">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组织外地师生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国家提供交通费和生活补助费。很快大串连从单一的以北京为目的地,发展成为数以千万人计遍布全国城乡。</p><p class="ql-block">那时各地都成立了很多接待站。红卫兵到哪里都有人接待,接待站管吃管住;城里的公共汽车都可以随便乘坐,至于火车就更是成为“红卫兵专列”了,一分钱不交就可以周游全国。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大串联”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次外出串联是到北京。天津到北京120公里,早些时候有些同学骑自行车到北京,并且见到毛主席。让我们受到鼓舞,跃跃欲试。有了关于大串联的《通知》,在十月份我和几个同学领取车票前往北京。在北京一下火车就有“革命师生接待站”接待,师生们分别坐敞篷卡车送到住宿地点。当时的北京居民区基本局限于“二环内”,我们住的地点在“二环外”的郊区第X研究所。看了研究所的大字报,知道这是一个研究火箭的保密单位,要不是文革,我们都不得进入。</p><p class="ql-block">每天大卡车把串联的学生送到“大串联”的热点地区。如天安门广场,大学区等。我们当时去过清华、北大、钢铁学院,煤炭学院,“北京二外”等看大字报。印象深刻的是,在地质学院的一大门附近看到地质部部长何长工在收车牌。</p><p class="ql-block">当时校门口有自行车存车处,车牌是两个五厘米多长的竹片,写着相同的编号,一只挂在自行车上,一只給存车人。取车时两车牌比对一致,即可取走自行车。。</p><p class="ql-block">何长工历史上最重的一笔是联系朱毛会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朱德带领南昌起义的残留队伍,暂隐蔽在一军阀朋友麾下。何长工联络引导朱德带领的队伍上井冈山,实现朱毛两只红军队伍会师。</p><p class="ql-block">收车牌的何长工,拖着一条战争中受过伤的腿,一手还拄着一根五六米的竹竿,竿上挂一长幡,上写“昔日办公室养尊处优,今日何长工收车牌”(大意)。那时各大院校红卫兵组织都“揪斗走资派”,不分青红皂白,罗织罪名,批斗羞辱当权者。</p><p class="ql-block">大串联就是把北京搞“文化大革命”的做法传播到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在北京我们等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天没亮就开始集结。每个人发馒头熟鸡蛋等。乘车到路边列队数小时等候。毛主席检阅车队通过后,即步行几小时到北京站乘车返津。</p> <p class="ql-block">在大串联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的红卫兵。</p><p class="ql-block">最近听一位甘肃的朋友说,他们那里是由学校组织选代表,组队到北京串联。更多地方,如天津则是三五成群,自发参加串联。</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串联之后,我们几个同学又“蠢蠢欲动”,当时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活动,我们七个人,记得有孙XX、周XX、田XX等准备再次出行。</p><p class="ql-block">我们七个同学到了天津的西站,西站也没有看到有串联的红卫兵聚集。火车出站方向的大铁门儿开着,从北京开来的一列车临时停车,停在第一站台车上,满载着当天(10月10日)在北京毛主席接见之后撤离的红卫兵。有许多的红卫兵下车,跑出车站,在车站外边儿的小卖部买些个面包包子馒头之类的食品(那时还没有瓶装水)。我们看到此机会,我们几个也都买了一些简单的食品,冒充是从车下来的红卫兵,跑进了车站挤上了列车,开始了我们第二次的大串联。</p><p class="ql-block">进了拥挤的车厢,才知道这个车是开往南京的,这就成了我们第二次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当时的铁路津浦线,火车只通到浦口。到浦口以后,火车又坐轮渡通过长江到南京。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远远超过海河的宽阔长江。在长江上蒙蒙的晨雾中,我们看到远处有正在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当时大桥桥墩已经建成,桥墩上的钢梁从一个个桥墩向两边儿伸展,还没有连连接起来。文化大革命让建桥进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南京,我们同样住在红卫兵接待站,到南京院校看大字报,到雨花台凭吊革命烈士,到中山陵参观,也不敢到景点游览,因为大串联是革命行动。当时感觉南京城似乎还没有天津好。待了几天之后,我们七个同学就领到车票前往上海。</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文革大串联时期的大串联乘车证看出对象是“革命师生”,大串联不仅有学生也有老师。大串联,即免票乘车住宿接待,限于“师生”,而不包括厂矿机关文艺团体的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到了上海以后,天气有点变凉,我们去了复旦大学、一大会址,也跑到南京路、外滩,鲁迅公园去游览,当时浦东是光光秃的一片农村,黄浦江上没有大桥,轮渡每次两角钱。只有黄浦江以西的大厦可与天津相比。</p><p class="ql-block">在上海有两三个同学有些感冒,他们就想回天津。我和田XX还想继续旅行。田XX长得个子高,皮肤白,鼻子大,一次军训大家都背个棉被包,他带的是美军的鸭绒睡袋,大家给他取外号儿“大老美”。</p><p class="ql-block">但是当时登记定的车票根本就拿不到。我俩就跑到车站去寻找机会。那上海火车站门前拥挤着很多的红卫兵,很多红卫兵拿不到票就想前硬闯进车站,都被阻拦着。我们见此情况,就沿着车站的墙绕行,看到车站的后门大敞子。门卫形同虚设,对出入人员视若无睹,我们俩就溜达进了车站的里边儿。看到有两节卧车车皮正在冲洗,工人告诉我们,这几节儿车皮即将拉走。我们就钻进车厢等候。几小时后与列车挂上钩,满载着红卫兵驶出。夜间,火车经过了南昌,还在继续向南跑,也不知道列车开到哪里。后来终于到了终点站广州,我们就开始了在广州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徒步串联的红卫兵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宣读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车厢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指挥大串联的师生一起唱毛主席语录歌。</p><p class="ql-block">说说当年的客车只有绿皮火车,铁道的动力只有蒸汽机车,开动起来隆隆做响,没有无线通讯设备,靠汽笛传递进出站、告警等信息。速度只有每小时50公里左右,北京到天津要用两个半小时。今天京津城际只要半个小时,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同样给我们送到接待站,这是一个小学,楼上楼下只隔一层木头楼板,木头楼梯也比较简陋。楼板上铺着老师们、同学们从家里捐借来的被褥,老师们负责登记、服务、做饭,为红卫兵服务。</p><p class="ql-block">广州的吃饭与北方有很大不同,开饭的时候,几竹箩筐热气腾腾大米饭,米饭打的松松散散,颗粒分明。菜里面有北方没见过的青菜,还有些个肉,有细碎的骨头。我们串联的北方同学担心,听说广州人吃蛇,那是不是蛇肉?后来人家告诉我们,蛇肉是很贵的,是不会给你们吃蛇肉的。</p><p class="ql-block">在广州,我们去了几个大专院校,也去了一些个革命的遗迹。当时记得去的总工会的遗址门前立着纪念碑,是廖仲恺的遇刺的地方。我们还去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那里是在1925年北伐前夕,国共合作在那里举办全国的进步青年参加讲习所,学习如何在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毛主席是当时的农民运动专家,是主讲人。展出的有毛主席的当年住房,很简陋的木板的墙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挂着蚊帐的单人床,一张桌子,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印象深刻的还有黄花岗起义纪念碑。1911年4月海内外同盟会130名同盟会敢死队员进攻两广总督府,起义失败,72烈士葬在此地。1966年7、8月红卫兵捣毁了纪念碑。海外影响极其恶劣。我们参观时纪念碑已经基本修复,只是纪念碑上自由女神像换成一个火炬。(现在已经恢复了自由女神像)</p><p class="ql-block">我和“大老美”两人还爬了白云山,白云山上可以看到白云机场飞机起降,山上的公园有一个五羊的雕塑,中间的羊还叼着谷穗。五羊雕塑是广州城的市标。</p><p class="ql-block">几天之后,想离开广州的时候,车票也是根本领不到。我们两个到了广州火车站。那时的候车厅仅是一个二层小楼,候车楼正在维修,外面绑扎着竹木脚手架,一些红卫兵就试图攀登脚手架翻越这个站房。进入火车站啊,秩序很混乱。</p><p class="ql-block">我和“大老美”有了上海的经验,我们也找找广州站的后门。广州站我们果然找到了后门儿,两个人就又溜进去,钻进停着的一列待发的列车。列车尾部车厢是罕见的高级车厢。每排四个宽大扶手的真皮沙发座椅。我们就各占一个座椅,等待着火车头挂钩儿。</p><p class="ql-block">火车终于启动,向北前往长沙,正和我们的意图。记得非常清楚的是,火车即将到达长沙站的时候,停在叫做猴子石的一个小站,停了好几个小时。当时全国的铁路交通已经陷入混乱,晚点这个家常便饭,火车运行也是开开停停。</p> <p class="ql-block">当年大串联时火车上拥挤得如同沙丁鱼罐头。三人的长椅坐四个人,两人的短椅坐三个人,过道上或站或坐拥挤得无立锥之地。小桌上坐人,椅背坐上。甚至爬到行李架睡觉,而钻到座位底下睡觉是最舒服的。十一月北方夜间温度已接近零度,密闭的车厢空间里空气污浊,且冰雪两重天,行李架上的热得赤膊,车厢门口的冷得发抖。</p><p class="ql-block">定员一百人的车厢很可能挤进两百人,严重超员,也超过车厢的标定承重,车厢里常常断水,厕所里很可能也挤着人,过道寸步难行,所以车上就是“上甘岭”,忍饥挨饿期盼早点到终点,全凭红卫兵年轻火力壮。</p><p class="ql-block">铁路已经无运行计划,完全根据情况临时调配,临时停车是家常便饭。原来一天的行程可能变成两天、三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曾经任教的长沙第一师范小学。记得院子里有一口井,毛主席当年经常用冷水的井水冲洗身体,锻炼身体。为未来艰苦的征战岁月打基础,做身体准备。青年毛泽东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二十八划生”(毛泽东繁体字共二十八划)为笔名发小广告,第一个应邀而来的是李立三。……长沙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毛主席青年时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长沙天气骤然变凉,我们想尽快离开长沙的时候同样是领不到车票,我们按照经验,沿着长沙车站围墙找空子,发现围墙中有一个公共厕所。简陋的公厕小便池是露天的。我们想蹬着水泥砌的小便池比较容易翻过的墙,里面可能就是车站。</p><p class="ql-block">“大老美”身材高大,他登上小便池一下就跳过墙了。后面有人进来我就不好意思攀登,结果就退回来到马路的对面儿。我刚到马路对面儿的时候,回头看见“大老美”也过来了。原来他跳进去的是一个日杂商店的后院儿。院里一个员工吓了一跳,以为他是小偷,他急忙就从这个店铺的正门儿出来了。受到此次挫折我已“斗志全无”,就想继续再等几天,等待车票回津。“大老美”感觉身上比较冷,他坚持再去闯关上车,我们两个人就只好分道扬镳了。他第二天又去车站,钻进车站,到武汉一个表姐家稍做停留,增添衣服后回津。</p> <p class="ql-block">徒步串联的红卫兵望见延安宝塔。</p> <p class="ql-block">大串联介绍信。注明的时间是1966年12月2日至1966年12月。此时已是中央三令五申停止大串联。</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只剩下我一个等候车票。期间我坐船渡过湘江,到橘子洲头去游览。毛主席“长沙”诗词中的橘子洲头的景象身临其境,“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当时橘子洲头只有清澈的江水、挂着白帆的木船,没有如今洲头巨型雕塑。</p><p class="ql-block">又去岳麓山啊,欣赏了白鹿书院、爱晚亭等,还有一些个民国人物的纪念园、雕像等等。</p><p class="ql-block">两天之后我领到去往北京的车票,乘车就北上,天气变冷了。到了北京站下车厢,呼出来的气顿时变成了白雾。和长沙的天气相比冷了许多,赶紧钻进准备开往天津方向的列车。</p><p class="ql-block">北京火车站,每一股道都停着待发的火车。那天是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11月26日),当时几十万红卫兵滞留北京等待毛主席接见,因此组织了最后一次最大的接见红卫兵的活动。红卫兵接见活动一结束,马上就到车站离开北京。车站里面停了大量的列车,就是准备数万红卫兵乘车离开北京。</p><p class="ql-block">检阅结束,红卫兵蜂蛹进入北京站,超载的列车终于开动。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天津。衣着单薄的我,急忙乘公交回家,结束了我天津——南京——上海——广州——长沙——北京——天津的大串联。</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乘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形式是变化的。有集会式,游行式,红卫兵队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因队伍行进慢拖延时间,后来有红卫兵乘卡车通过天安门。又因红卫兵人数太大,改为红卫兵集结在天安门广场或街道,毛主席乘车检阅。</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29日、11月16日、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出暂缓外出串连的紧急通知。1967年2月3日、3月19日中央又发出两次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串连人数逐渐减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个年代人民生活刚刚解决温饱,还没有旅游业,大多数人几十年就生活在自己居住城市乡村,难迈出一步。大串联让千千万万的师生走出故土,到外面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了才干,增长了见识,</span></p><p class="ql-block">串连期间,全国交通异常拥挤,各大中城市社会秩序混乱。铁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大串联使让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甚至援越物资运输受到极大影响,让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直接影响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串连使个人崇拜、“怀疑一切”“炮打一切”的极左思潮在全国迅速扩散开来,斗争矛头指向“当权派”,地方各级党政机构逐渐陷入瘫痪。</span></p><p class="ql-block">然而这只是文革十年浩劫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引用的照片均为网络上照片,只为诠释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我的经历无直接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