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游记

木子

<p class="ql-block">  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莱阳市吕格庄镇,享有“恐龙故乡”的美誉,它始建于2012年。在这里挖掘出我国第一具恐龙骨骼化石—棘鼻青岛龙,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也是我国少数“龙蛋共生”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以白垩纪地球演化历史为主线,以白垩纪标准层剖面、恐龙及恐龙蛋化石、莱阳生物群遗迹为特色,涵盖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等多种地层遗迹的综合性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目前对游人开放的区域包括:恐龙化石博物馆、张和国际树化石林、恐龙峡谷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恐龙化石博物馆(目前也是当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分为两层,一楼展示当地发掘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介绍恐龙在白垩纪中晚期生存、鼎盛和灭绝的过程以及近代化石发掘的三个重要阶段,集中展示发掘的恐龙和各种生物化石;二楼主要展示猛犸象化石和地球结构变迁展示图。</p> <p class="ql-block">1951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院士主持了对山东莱阳金岗口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发掘工作,1958年,他发表了《山东莱阳恐龙化石》这一经典专著,全面系统的介绍莱阳发现的恐龙化石,其中详细研究并命名解放后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为“棘鼻青岛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楼的展示区,入门的左侧是挖掘的首具恐龙骨骼化石—棘鼻青岛龙(按照1:1仿制的模型,真迹存放在中国科学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真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入口右侧,展示挖掘的恐龙骨骼化石真迹,带仔的杨氏莱阳龙(取了杨钟健的姓氏),弥补了没能在第一具恐龙化石冠“莱阳”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展示的两具恐龙骨骼化石真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恐龙蛋化石真迹</p> <p class="ql-block">挖掘的浮游生物化石真迹</p> <p class="ql-block">挖掘的植物化石真迹(蕨类)</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骨骼化石真迹</p> <p class="ql-block">挖掘的莱阳石材</p> <p class="ql-block">揭示地球演化历史的五次重大变革。</p> <p class="ql-block">恐龙峡谷在莱阳金岗口发掘地点周边的平原上分布着十多条切割很深的恐龙峡谷,这些峡谷不仅风景秀丽还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探索恐龙世界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挖掘恐龙蛋化石的现场,旁边建有木栈道,游人可以直观开采现场,欣赏丹霞地貌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张和国际树化石林”,占地面积100亩,是世界迁地保存规模最大的树化石林。化石林与周边有着丹霞风貌的平原恐龙峡谷群相互辉映。</p><p class="ql-block"> 张和国际树化石林按照化石产地分区,分为中国树化石区、蒙古树化石区、美国化石区、缅甸化石区、印尼化石区、埃及化石区、南非化石区、玛瑙化石区、树化石埋藏状态区9个景观区,四百多颗来自不同地方的珍贵树化石用植物搭配组合,展现出当地的地理风貌。</p><p class="ql-block"> 树化石的形成主要是远古森林在自然力量如岩崩、泥石流等作用下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树化石。</p> <p class="ql-block">蒙古国树化石,重19顿,直径2.8米,堪称世界之最(西都南阳杉型木,距今约1.7亿—1亿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新疆树化石,高14米,直径1.3米,堪称世界之最(原始罗汉松型木,距今1.7—1亿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辛克龙脑香型木(白垩纪1.7亿—1亿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缅甸树化石</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四人是从网上获得的信息自驾过去的(100公里,80分钟),在此逗留了四个多小时,空着肚子到下午两点多才依依不舍的离开。非常震撼的一处美景,意外惊喜连连。目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交通不便(没有直通车),埋没了这个游玩的好地方,真是太可惜了…</p>